大唐的高考季设在正月。寒风簌簌,雪花飘舞。
考生们哆哆嗦嗦走进考场,铺开决定命运的试卷。在奋笔疾书的身影中,你能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杜甫,张九龄,王维,白居易,孟浩然……
诗赋是大唐高考必考科目,但诗写得好,不一定能考中。
“苦吟”派掌门孟郊很有代表性,他写过一首诗,名字特直白,就叫《落地》,末句为“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哎,高考一次次失败,太特么蓝瘦香菇了。后来他在46岁那年终于考中,又写了首《登科后》,扬眉吐气的直呼,卧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大唐高考近三百年,记载了无数诗人的血泪和欢笑。
1
公元702年,大唐发生了一起考生集体上访事件。
原因是,在当年的高考中,一个名叫张九龄的广东人考中了状元。
上访考生的态度强硬,直言一定有猫腻,一定有潜规则。
为什么出了个广东状元就吵翻了天呢?
这还要从武则天说起。我们都知道武大妈上位史不怎么光彩,政敌众多。怎么破解呢?她想了个办法,高考扩招,从新生代中培植亲信。在她的力推下,不仅录取人数增加了,招生范围也扩大到江淮以南,后来又增加了贵州广东等偏远地区的名额。
张九龄就是广东韶关人。
这就好比华山论剑,拔得头筹的不是少林武当,也不是青城崆峒,甚至不是巨鲸帮红花会。最后被一个刚成立的小门派夺魁了。
大唐人民不接受黑马逆袭。
发帖,上访,闹得轰轰烈烈,最高检不得不立案调查。
当年的主考官是大诗人沈佺期,就是写出“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的那位。沈佺期文采出众,可惜品格堪忧,经常干跪添权贵的事。这样的人,一查一个准。很快,他就交代了受贿的事。红包当然不是张九龄送的。
主考官锒铛入狱,这届考生处境就尴尬了。为了平息社会舆论,朝廷想了个和稀泥的办法:重考。
考就考,who 怕 who!
第二次成绩公布,张九龄又是状元!他接着又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分数依然名列前茅。稳坐大唐第一考霸的宝座。
后来,张九龄官做到了唐玄宗的宰相。除了治国之才外,他还有两大能耐,一个是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安禄山是个坏坯子,可惜唐玄宗不听。还有一个本事就是写诗,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千古永流传啊。
2
大唐高考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试卷实行实名制,谁写的一目了然。第二点就是除了卷面成绩,能否考中还跟考生的名气有关。所以催生了一个专有名词,干谒,就是结识达官贵人,求介绍求推荐。这事不丢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干过。
干谒,诞生了不少好诗。比如这首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可不是写新嫁娘心情的,而是考生朱庆馀呈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意思是,马上就要高考了。您看我能否入您的法眼呢?
在干谒这条路上,诗人们各显神通。
王维同学19岁那年报名参加高考。
他跟歧王是铁哥们,够牛了吧?
还不够。
那一年高考竞争激烈,除了王维,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呼声很高,据说已经被大唐“第一妹妹”玉真公主暗定为状元了。
玉真公主和唐玄宗一母同胞,这关系,岐王比不了。
十万火急,唯有出奇制胜。
歧王第二天就去拜访玉真公主了。
姐弟俩刚寒暄了两句,公主的目光停留在了站在岐王身后的乐师身上。
史书记载他,妙年洁白,风姿郁美。
意思是,肤白貌美大长腿,还有一双忧郁的眼。
没错,乐师就是王维装扮的。
这个亮相,我给一百分。
岐王顺理成章推出王维,还吹捧他琵琶弹的好。公主矜持的喝了口茶。人家是大唐社交女王,好不好?什么音乐没听过!
王维略一欠身,解下了琵琶,他知道如果接下来的曲子打动不了眼前的贵妇,一切将前功尽弃。
大唐有很多名曲。不,他决定剑走偏锋。
轻轻的转轴拨弦……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一曲终了,只闻余音绕梁。
半响,公主才回过神来,“这曲子叫什么?”
“郁轮袍。”王维恭敬的答道,又加了一句,“为在下所作。”
后半句是亮点。
公主笑了,她最喜欢创作型音乐人了。
岐王趁机推波助燃,称王维的诗赋比他的琵琶琴艺更胜一筹。
公主点点头,“可有诗作?”
王维上前一步,献上精心准备的诗集,只见上面印着: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这些诗竟然都是你写的。我一直以为是古诗。”公主彻底对王维刮目相看。想她府上每天高朋满座,宾客里有大唐最具才气的诗人,有最优秀的音乐家,也不乏英俊帅气的男人。而面前的少年,三者集一身,是个全才。
见时机成熟,岐王直奔主题,“王维明年参加高考。听说公主要保荐张九皋?”
玉真公主翻着诗集,头也不抬的装傻,“张九皋哪位?”
后来玉真公主没有食言,为王维写了推荐信。第二年王同学状元及第。
3
有同学说了,我不认识达官贵族怎么办?学学下面这位诗人。
长安城的百姓都知道东市有一把网红胡琴。每天很多人慕名来观琴,却迟迟卖不出去,因为售价高达千金。
公元637年的一天,店里进来一个操四川口音的年轻小哥,豪迈的甩出一叠银票。
“这琴,我要了。”
卧槽,土豪啊。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小哥抱起琴就往外走。
“哎哟,留步留步。”围观群众中有人拦住了他,“老板吹这胡琴能弹出仙乐,你受累给我们弹一曲吧。”“对对对。”周围人纷纷附和。
“没问题。”小哥答应的爽快,却又面露难色,“今天我有要紧事办。这样吧,明天晚上大家来我住的旅店,我一定弹奏。”
说完,留下个地址,扬长而去。
没半晌,半个长安城的人都知道那把网红胡琴被一个四川小哥买走了,明天还有免费音乐听。
第二天,慕名而来的群众把旅店围了个水泄不通。
那小哥抱着琴,站在众人面前,然后做了个出其不意的举动。
琴被狠狠的砸向地面。咣……琴身碎裂。
见大家目瞪口呆,小哥高声说道,“胡琴音色虽然好,但比起我的诗文水平差远了。这是我的诗集,请大家多提意见。”
什么样的诗歌比网红胡琴的琴音还妙啊?一时大家争相传阅。仅仅一天,这位四川小哥就名声满京华。
他叫陈子昂,就是写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那位初唐诗人,后来如愿考中进士。
我认为他是大唐最佳营销手。
4
成功者的幸福是相似的,失败者则各有各的辛酸。
李白口中风流天下闻的孟夫子,孟浩然曾无限接近幸福。
孟浩然朋友很多,除了李白,他跟王维的交情也很铁。有一晚,轮到王维宫中值班,偷偷把孟浩然带到了值班室。结果凳子还没捂热,就听外面太监宣,“圣人驾到”。别误会,来的不是孔夫子。在大唐,管皇帝叫圣人。
一听唐玄宗驾到,私自入宫的孟浩然情急之下就想往值班室的床下钻。王维倒很冷静,一把拉住他,“你不是一直求推荐求介绍嘛,现在正是天赐良机。”
就这样高考屡次不中的孟浩然站到了国家元首的面前。
唐玄宗在更年期前也是爱才惜才的明主,他早就听说过孟浩然的名字,于是问他最近写了什么好诗。
这是一个考验孟浩然的时刻。
唐玄宗是皇帝,可以来首歌功颂德的正能量;以他对杨贵妃的用情,选首浪漫主义的准没错;再不济来首激昂豪迈的游侠边塞诗,是男人谁不喜欢?
孟浩然都没有选,他脱口而出的是,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没错,他在领导面前颂了首怀才不遇的牢骚诗。分明就是作死的节奏。
果然,唐玄宗不高兴了,拂袖而去,走之前留下一句话,
“明明你没有来找过我,怎么说我弃用你?”
言外之意,你这么黑我,那我就干脆不用你了。
于是,孟浩然同学的仕途大门关闭了。
如果说前面的故事属于自己作死,那么杜甫同学就是被黑掉的。
公元736年,陡峭的泰山石梯上,出现了一个清瘦修长的身影。
这一年,杜甫25岁,刚刚遭遇第一次高考失败。
终于登上了泰山之巅。眼前云海苍茫变幻,朝阳喷薄而出,杜甫一吐心中郁闷,高声吟诵: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呐喊完之后,杜同学很迷惘,难道前途就这么玩完了?
事情迎来了转机。
公元747年,不理朝政多年的唐玄宗决定举办“制举”考试,口号很响亮“欲广求天下之士”。
此时,杜甫已经36岁了,从小杜变成了老杜,但报效祖国的热情不减。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长安。
这年的主考官是李林甫,就是那个历史上有名的“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干了那么多缺德肮脏的事,宫里的唐玄宗不了解,但民间早就传的沸沸扬扬了。万一有学生考中后入朝为官,逮着机会向皇帝告发他,怎么办?
于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可笑记录诞生了,录取率零。
这还不算,事后李林甫还上书唐玄宗:恭喜圣上,天下贤士尽在您的掌握中,民间绝无遗漏。
这么智商不在线的解释,唐玄宗竟然信了信了!后来发生安史之乱,该!
通过这件事,杜甫同学看透了考场的黑暗,从此再也没参加过高考。
5
大唐高考史最悲催的人物当属中唐鬼才李贺。
李贺同学兴致勃勃的报考公元813年的高考。
早在一年前,他就和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搭上了关系。登门那天时间没掐准,韩愈正准备睡午觉。没办法,李贺只能把诗集交由门人送进去。
韩愈歪在床上,随手接过诗稿翻看,读到“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时,拍大腿叫好,连忙穿上衣服追出去:
同学留步,我做你的导师,来我的战队。
有韩愈背书,李贺一跃成为当年高考夺冠呼声最高的学生。
结果高考还没开考,朝廷就接到了举报信,信中称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读音相同,犯了家讳,李贺应该避嫌不考。
韩愈看了举报信很愤慨,特地写了篇《讳辨》替李贺申诉:如果因为名字中含“晋”字就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那若是名字有“仁”,难道就做不人了?
很有逻辑,是不是?
然并卵,朝廷不认。
于是,中唐最有才华的诗人失去了高考资格。
后来李贺27岁就在穷困交迫中离世。如果他当年考中进士,是不是不会早死?全唐诗是不是会多几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最后压轴出场的是李白同学。
李同学一直宣称自己不屑于高考,而被称为大唐最傲娇考生。其实,他不是不屑,而是不能。大唐高考有明文规定,三代内有从商的,禁考。
李白同学从未承认过自己家经商,但他拿不出档案证明。
开个假证明行吗?肯定不行。
大唐考生分两种,一种叫生徒,是由政府办的学馆,经过考试,选拔到尚书省的。家世早就被调查的清清白白。还有一种称乡贡。这类考生到长安的第一道手续就是到尚书省报到,由相关机构对考生身份进行核查,包括考生的籍贯及三代名讳等等。而且一旦有差错,该考生的保举人要被追究法律责任。
所以李白同学对高考只能过过嘴瘾了。不过以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性格,也受不了考场官场的约束,不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来得潇洒自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