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听朋友跟我说了一个事情。作为一个好老公,他的工资卡都是交在女朋友手里的,除了每月的基础生活开销之外,基本上每个月也能省下个4、5k的。两个月后,刚好他想买的一部电子产品发售,想着老婆大人帮我管账,也存了几个月了,应该够买的(也就两三千块的金额)。谁知一查银行卡余额,晃晃的零蛋就挂在那里!
当下社会,很多人想要寻求理财之道,但却往往不知该如何去进行真正适合自己的理财。像上面讲到的朋友,自发现银行卡放在女朋友手里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结余之后,便自己开始掌管自己的小金库(当然还是对女朋友有求必应)。股市他还不敢杀进去,他就定投了基金,每天100元。年前美股黑天鹅,整个A股市场震荡,基金方面也是连连下跌。这时,这个朋友跟我说,我已经亏了几千块了,是不是应该抽身而退。即便是我多次强调一时的调整反而对于定投来说是好事,他也还是毅然决然的斩了仓。年后基金市场稍有起色,这时他又把钱投进了基金,但是,他跟我说,年前亏的部分还没回本。
这就像到超市买米一样,你有100块钱,在单价50的时候你可以买两袋米,可是你不买。等到单价100的时候,你只能买一袋米了。
那么,针对个人的理财之道,到底哪条才是正确的呢?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正确答案。我只是在个人理财的道路上不断的摸索前进。不过这里有一条万能公式可以套用:
4321公式
4321法则.png我的日常操作是,将自己的收入划分为四个口袋:
第一个口袋即日常消费支出账户,主要用于满足日常的生活支出,如饮食消费与交通通讯费用等。由于这部分资金对于灵活度需求较高,因此我们需要将它放在一个具有非常高灵活性的口袋里,比如银行活期或者宝宝类产品。当然,鉴于当下一些宝宝类产品因面临监管问题导致的不便之处,我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由于本人是卡奴,日常消费都是用信用卡消费的(但是我会将可消费额度设置为我用于日常消费的额度,这样可以限制自己的消费不要过度),而预留的这部分资金先放在货基里面,等账单还款日到了再从货基里取出来还款。这样既可以让我的资金帮我滚动一点点小小的利息收入,又不会对我的资金灵活性造成阻碍,当然,这种方式因人而异。
第二个口袋是固定的消费支出账户,按揭买房的房贷、租房一族的房租费用,为自己添置商业保险的保费等支出。针对这项支出,基本上都是定性定时的性质的,所以处理起来相当的便利。只需要把它们放在一个固定时间(房贷房租的话是以月为单位的)且又能有相对能接受的收益(毕竟本来供房就不易,再让通胀把这点钱给吃了,那不是亏大发了),因此,我的选择是比较稳定的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的灵活性较大,随时都可以申购赎回,对于固定支出账户来说是非常便利的,前提是该基金账户是稳定性强一点的,我可不想等我要交房租的时候发现自己没钱交。
<u>有的人说第一个口袋应当占据收入的10%,第二个口袋占20%的比例,也有的是相反的。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因为,对于没有房贷、租房保险等支出压力的人来说,第二个口袋的占比无需过重。这也是这条公式“万能”的所在,可以套用,但不可照搬。</u>
第三个账户就是用来应急的啦,为什么要设置这个账户呢?生活是变化无常的,我们无法肯定的说,我的生活会毫无偏差的按照我的规划走,为了预备好这一块突发的费用支出,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准备一个应急口袋。这部分的额度无需过高,高了的话容易导致大量资产无法达到保值增值的要求,但也不能太低,低了的话不够可怎么办?基本上准备月日常生活消费支出(即第一个口袋)的3-6倍即可了,假若你的生活消费水平较高,那么准备3倍左右,如果消费水平较低,6倍也足够了。那么这个应急的账户该怎么管理呢?由于是用来应急的,可能随时就要用到这笔钱,也可能一直放着不会用到,当然我希望每个人都不会用到那是最好的[哈哈哈]建议这部分可以放在货基,目前基本上货基都能保持4%-7%左右的收益率,且相对稳定可控,灵活性也相对较高,可以在当天取现的。目前基本上个大银行都会有比较灵活的货基产品的,像本人使用的招行卡理财,所以一直都持有他家的朝朝盈,收益还是挺可观的。
最后一个口袋就是固定储蓄的账户了,这个账户我戏称为打死都不能动账户。顾名思义,就是说这部分钱,就是为了固定目的储存起来的,除非到了目标时点,不然轻易不要动用。有哪些应用场景呢?比如个人为自己准备的养老资金,为将要出生的孩子准备的教育培养资金等。至于这最后一个账户,由于它具有长期投资性质,且资金需要不断累积,可以采取定投的方式。至于投资标的是什么产品,就见仁见智了。
以上,是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一点小技巧。来自一个学了四年投资理财考了AFP、CFP的吃货互联网运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