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每年,当柔和的春风吹来暖洋洋的太阳光,小鸟在枝头歌唱,大地从冬天里睁开眼睛醒来的时候,我便知道,差不多是可以种花生的好时节了。
不需要很肥沃的土地,也不需要有很多的水的田地,只需要种之前把地翻好松好,有杂草将其除尽,晒干了一把火烧掉。等泥土被太阳晒得干松了,草灰也被泥土吸收了,随便寻个凉爽的清晨或下午,荷锄挑桶便可以出发了。
种花生的工序有好几道,哪一道都不能少,不能漏,须逐项完成。先是用锄头角在已经规整好的垄上挑出一个一个的小坑,大约拳头大小,一排三四个,距离不近不远。这方面爷爷是专家,挑得有横有竖,整整齐齐,大小均匀。放眼望去好舒服!
之后便是洒上草木灰,这可是天然的无污染的肥料,须洒得均匀才可。可不能像天女散花般,否则,吹风了会给刮走,这个,也是要由爷爷亲自来。洒好之后就是跳水来浇到每个坑里,要浇满。等到吸收之后,又该放化肥了,爷爷很讲究,哪种肥料也不能少,而且一定要用手抓来放——其实这个肥料是可以溶到水里再浇的,这样人工放是有什么区别呢?或许爷爷可以给我说出个道理来,但我从来没问过。
所有的这一系列工序,无非是为了给花生种子一个温床,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让种子可以尽快地吸收营养,尽快发芽。以上工序全部做完了,就该播种了,这时到我出场了——往往这项工作是由我来负责,因为只有这个既不须多少体力也不须什么经验,更不用怎么讲究,爷爷只教过我一次,只要拿对数量了,有时是三颗有时是四颗,往坑里一放,不能挨在一起,要隔开。大概是太近了会抢食,还是资源浪费吧。
最后一道工序是盖土了。还是由老把式的爷爷来完成这一壮举。用小铁耙就那样轻松自如地推着拉着,小铁耙在爷爷手里就像是孙猴子的金箍棒,一眨眼功夫便把原本有一排排坑的垄就变成平地了。这样,花生种子就开始在泥土下安家了。
这一层薄薄的土,也不是万全的,调皮聪明的鸟儿,竟然会知道这土里有花生种子,有些会来翻地,把种子翻出来吃掉,所以我们也是想了各种方法,简单一点是用棍子绑个塑料袋插在地里,让其迎风吹时发出的呼呼声来吓跑鸟儿。有的就是扎个稻草人,穿上破衣服戴个草帽,还真的可以以假乱真!
过些日子花生苗一出来,就是一遍一遍地除草、修垄、施肥什么的。望着原本一无所有的平地,慢慢地长出嫩绿的花生苗接着茁壮地成长,内心一阵阵欣喜,然后就是掐日子算着收成的季节了。
每次完成这个过程,收获的不仅是花生,还颇有自豪感,因为我也参与到了劳动生产之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体会到了集体协作的精神,只有按照能力分工合作,才可以把力量最大化。到时我也可以拍胸脯说这个是我种的花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