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几个同事在一起做事。姓何的忘记备货了,车子走了,才有同事提醒她。
姓何的丢下手里的活,就去备货了。旁边另一个姓何的说,忘记没事,下一趟送也可以。
这时,旁边一个姓李的说:“何家人就是那种德性。”
旁边一个脑袋转快的同事说:“你把所有姓何的都骂了。”
旁边那个姓何的毫不在乎地说:“我们何家人得德性很差的。”
这个姓何的平时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人。所以对于说得不对的话,也不会计较。换着是那些过硬的人,一句不当的话会引发一场争吵。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说话一定要经过大脑,想好再说。这个姓李的问题就是说话没有看场合。
想比之下,昨天满满说话比较高明。昨天是满婶生日,三个侄儿为其庆祝。
满满起了一个话题说,人民医院有位老中医非常厉害,提前预约都约不上。
这个话题肯定是针对那两位在人民医院上班的侄儿说的。但这个话题照顾到了所有的人,满满和我的工作都跟医院有关,而没上班的满婶,也有需要的时候。
这个话题一起,大家都接得上话,聊天就会变的愉快。满婶表示可以接近这个医生,可以请他看看。那两个侄儿也接话了,我想不起来说的是什么。话题转到我这边就断了,我不会接话,只是听着。有来有回,才是交流。话题有来无回,就聊不下去,只能换话题。
满叔在介绍我和那两位侄儿认识的时候说,他们在人民医院,我在中医院。满叔的介绍一来是让彼此认识,不尴尬;二来也是在为我们找话题,方便聊天。其中一个侄儿就说,中医院的待遇比人民医院高。
这个话肯定是对我说的,我心里默认没有接话。是自己沉默的日子太久,不会交流。
今天跟两位朋友聊天,也让我有所感悟。我叫朋友今晚过来吃饭,她说,看吧。这话会回得甚是高明,她不说来,也不说不来,而是说看情况。不灵活的人,要么回答来,要么会答不来。
平时亲人问我们借钱,你借还是不借,犹豫不决,左右为难。借怕她还不起,不借又说自己小气,不讲情义。这时要生出第三种回答来,才能解脱困境。你可以说,要回去问一下老婆才知道。这样回答就灵活多了。
另一个是陌生朋友,她问我在哪里上班。我说在医院。她接着问我,是医生吗?我说,不是。她又追问,具体做什么。我是一打杂的,以往的风格会实话实说,这样的结果是找不到一个愿意和我聊天的人。我最后说了一个让自己心虚的话,说自己是一名药剂师。因为我的同事都是药剂师,也就冒充一次吧。
要学会真话假说,假话真说,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实话虚说,这才符合道。老老实实有什么说什么,是脑袋不开窍,不懂转弯抹角。要常常反省自己说过的话,这样才会说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