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写这篇读后感的初衷出于我对此事的愤怒,我同情像林奕含这类经受内心煎熬与痛苦的受害者们,而作为一个幸存者,我能为她们做的,就只有写了,希望作为幸存者的你,也能接上我这一棒,把故事传达给更多的伙伴们。)
导语
近日,读了已故作家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叙述的故事令人愤慨与痛心,与其说是乐园,不如说是精神的炼狱。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女孩被老师诱奸,强暴,性虐待的故事,一个敏感的话题,一个大家讨论起来都觉得羞耻,污浊的话题。
在这里,我要分几大板块来讲述我对此事的看法。
思维版图~全文行文思路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一个高度自尊的小孩,在面对伦理,面对欲望,面对这份畸形的爱恋给她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极致的快乐与痛苦时,她为自己感到羞耻,对一个喜爱诗经,喜爱文学,喜爱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林奕含来说,她必将无法走出文化的桎梏,走出文字的靡丽。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她在采访和小说中反复使用这句话,让人深思。对于性,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她惊叹自己最后居然对它充满了欲望,而对于她的老师,则是又爱又恨,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在心理学上被叫做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解救者当成了敌人。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无论是《色戒》中的王佳芝爱上易先生,还是《肖申克救赎》中图书管理员老布爱上监狱,都是一种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而房思琪,在寻求外界帮助未果后,他只能在老师这里寻得自己的存在感,老师是她存在这个世界的理由,以至于最后她爱上了这个犯罪者,这是思琪所不能忍的,于是她势必走向毁灭不肯回头。
性和欲望
无休止的性爱中必然笼罩着死亡的阴影,而灵肉不合一则会使人痛苦,无疑,林奕含是痛苦的,而她又说,在某种程度和某些时候,她又是爱老师的,这是一种不受自己心灵控制的欲望的贪婪,是一种被性虐待者强暴的快感,一种既快乐又痛苦的感觉。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失去爱情亲情友情,失去对身体的控制,失去对生活的热情,甚至于最后,失去对生命的热情。
林奕含在这个故事中受尽折磨,是《白夜行》中的雪穗毫无灵魂般的在世界中游走,将一切阻碍她的人变成她的同类,手段之残忍,令人心寒,林奕含不是这种人,她将一切的痛苦藏在了心底,她曾经寻求过父母的帮助,可是她得到的是一句:“这么小就这么骚”,她像怡婷寻求帮助,可怡婷不理解她,她也嫌弃她肮脏。她从此关上了向外倾诉的大门,这个可怜的孩子,在遭受侵害的同时,还坚持着学业,以学测满级的成绩考入医科大学,被媒体称之为超级小孩,这一切的一切是林奕含想要的吗?显然不是,她两次自杀未果,有一次她吞食了大量的普蓝婷,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她问护士,我死了吗?护士反问她,怕死为什么还要自杀,对,怕死为什么还要自杀,思琪不知道,就像她已经忘记了自尊是什么东西一样,她说:自尊? 自尊是什么?自尊 不过是护埋师把围帘拉起来..便盆塞到底下,我可以准确无 误地拉在里面。
问题一:为什么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不是集中营,而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一个人完成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
在小说中,我很痛心饼干在受到侵害后又回到李国华的身边,而李国华从此打开了他新世界的大门,他发现这个社会对性的禁忌太方便了,你侵犯了一个女孩,全世界都觉得是她的错,她自己也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到他身边。而犯罪者正是抓住受害者的这种心理,才会屡屡得手。在看施暴者身边那些人 ,无论是给李国华这类犯罪者行方便的蔡良,还是给伊纹介绍对象的钱太太 ,都无疑扮演了一个协助侵犯者的角色,所以说,施暴是由整个社会一起协助完成的。而当第一个男性发现了这种仅凭生殖器官就能获得快感的时候时,暴力就已经开始了。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大家有没有发现,林奕含事件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每年都会来那么几次。可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吗?从来没有,林奕含说,我无力改变这个事实,因为这种侵害一直发生着,甚至此时此刻,它也正在发生。我们的社会还没有成长到安抚受害者的程度,它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它的成长注定是一个漫长得过程,这就需要每个人都重视起来,关于女性主义,关于性教育。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林奕含不是出生上层阶级 ,拥有姣好容貌,拥有好的学历,拥有如此的才华 ,她的发声还会变得如此有力量吗?太多太多被侵犯的女孩,最后都石沉大海般沉默。她们所受的痛苦与煎熬,所面对的不理解与社会的淡漠,让我怀疑我是否穿越到了男权社会,我们会允许这种野蛮的存在吗?
问题二:
艺术它是否可以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
艺术会不会从来就只是一种巧言令色
林奕含说,她是一个对文字非常迷信的人,所以她不能忍受美好东西背后的阴暗面,就像她不能接受奈伯尔虐打他妻子,不能接受李国华,胡兰成这些所谓的文人背叛这浩浩汤汤五千年的语境一样。无疑,她的心一直在挣扎着向往美好 ,向往真善美,可一次又一次的探究中,她发现的阴暗面却越多,她是相信文字的,所以太希望文字是在心为志,发言为实,是一言以敝之,是思无邪的,但现实让她发出疑问,艺术是否可以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到最后她甚至怀疑这艺术一直以来就是巧言令色,有没有觉得她的世界观在一层一层崩塌,一个相信文字的人,说出这种话,真的是绝望了。但世界中的人和事,怎会非黑即白,人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个体,而艺术形式千差万别,到底如何定义它的优劣,能有统一标准吗?人们所创作的艺术,岂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完全对等,就算是对等的,读者也不一定能完全发觉,感受到。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艺术可以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疯狂的追求某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追求某种力量。像梵高那样狂热的追求太阳。可你能理解某些文人,诗人,艺术家的私生活吗?或许,他们的作品与他们的生活是被割裂开来的,你能想象一个向往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会卧轨自杀吗?你能想象一个说着:“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的顾城会杀害他的妻子吗?你能想象一个高声疾乎“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家的道貌岸然吗?引用斯妤作家的一段话: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钱钟书也说过:不认识字的人,被人骗;认识字的人,被书骗。我想林奕含是被文字骗了,被书骗了。
所以与其说,林奕含在怀疑艺术,不如说她在怀疑真善美的存在。
问题三:她为什么不能坚强的活着
“生活太痛苦了,灵魂会感到痛苦,这也许就是林奕含选择艺术的全部理由”林奕含喜欢艺术,喜欢文字,她需要将精神寄托到艺术当中,文字当中,可连文字也不能拯救她灵魂时,她真的对世界无望了。试想当你把爱情当信仰,没了爱情,你会怎么样。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我还想跟读者说,如果在看了视频之后就来谈心得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我希望你去看书,把自己融入思琪的感受当中,悲痛思琪的悲痛,不要说她不坚强,因为你没有经历别人的经历,亦不能哀伤别人的哀伤。思琪死了,我却觉得她是一种解脱,因为活着令她太痛苦了,从性侵到她死亡,她为了活着做了九年的努力,这九年,她失去吃东西的热情,失去对生活的热情,甚至最后,失去对生命的热情,苦闷,抑郁的噩梦般的生活,难道不比死更恐怖吗?相比活着来说,死对林奕含来说更是一种解脱,望她在天堂安好。
问题四:关于性教育
在孩子的眼睛里,生殖器和眼睛鼻子耳朵一样,我们越讳莫如深,他们越不知所从。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社会对性的教育必将是历经磨难。而对孩子成功的性教育,首先要认清自己,接受自己。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1. 首先,做父母的要正确处理好亲密关系,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父母要为孩子找到适合他们的书籍,合理引导小孩认识自己,学会保护自己。
2.至于学校这块,确实很难实施起来,不过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西方对性教育的方式,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培养这方面优秀的老师,从上至下进行改革。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性教育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希望我们都能及格,至少我们不要做受害者的二度施暴人,整个社会的和平进步,也是需要整个社会一起协助完成的。
(题末)林奕含死之前受访视频文字版(对着视频整理了好久,反复看,发现所有的答案在她的书和视频中已经有了答案。)
我相信很多人看完这本书,都会说这是一个女孩子被强奸或被诱奸的故事。然而,我用一句话将它概括,虽然它不是很正当的但,硬要我去改变这句话,我会把它改成一个女孩子爱上诱奸犯的故事,这里面是有一个爱字的,可以说,思琪注定从中央走向毁灭不肯回头,正是因为她的心中充满柔情,她是有爱的,有欲望的,甚至于最后她还有性。但是,我想说,这绝不是一本控诉的书,一本欲望得书,我想大多数人在这本书中看不到诱奸和强暴的话,那他一定是在装聋作哑。今天,我是要讲的是一个比较大的命题,就是当你在看新闻的时候,如果你看到那些所谓的受害者跟加害者,那些很细小的对白,那些小旅馆,还有那些小公寓的壁纸花纹,那些新鲜的细节你肯定是看不下去的,可是今天在这个小说里你却看得下去,为什么?因为你的心中得到了一种审美的快感,有一种痛快,它是即痛又快。我误用儒家的一句话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你明知不该看,可是你还是继续看了下去,所以这个审美的快感就是我今天要谈的。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契科夫的小说里有一个《套中人》,就是他雨衣外面有个套子,包包外面有个套子,套子外面还有个套子,他什么东西外面都有个套子,我的这个小说也是一个套中套的故事。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我先谈里面的那个套子,里面的那个套子存在小说里的角色李国华身上,李国华这个角色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是我所认识的一个老师,也许有的人看得出来这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他也有一个原型,有人想得到就是胡兰成,所以李国华是胡兰成缩水了又缩水了的赝品,所以李国华的原型的原型就是胡兰成。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所以我要问的问题是,这些所有学中文的人,包括我,包括胡兰成,包括李国华,我们都知道人言为信。今天我们没有谈论大丈夫、所谓仁义,所谓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所谓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浩然正气,我要讲的是小情小爱的,我要讲的是中国诗的传统、中国抒情诗的传统,我要讲的是中国抒情诗被后代学者抄译误读成政治书的那个传统,我们都知道在心为志,发言为实,诗缘情而绮靡,还有孔子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些学中文的人,胡兰成、李国华,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说出诗的时候,一个人说出情的时候,一个人说出情话的时候,他应该是言有所终的,他是有志的,他是有情的,他应该是思无邪的。所以这个故事最让我伤心的是,一个人怎么可以背叛这个浩浩汤汤已经超过五千年的语境,他为什么可以背叛这个浩浩汤汤超过五千年的传统,所以我想要问的是这个。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李国华有些话有些情话,你单独拿出来看还是很美的,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他是一个犯罪者,是个强奸犯,所以会带有色眼镜去看他,觉得他很恶心什么的。但是他有些话,你单独一条条来看是很美的,请注意我说的这个美字,他是高度艺术化的。他的有些话,你可以假设是毛毛对伊纹说的,你会发现那其实是很动听的,想象一下毛毛对依纹说:“都是你的错,你太美了”,或者你可以想象毛毛对伊纹的:“当然要借口,不借口你我都活不下去了,不是吗?”“你现在是曹衣带水,我就是吴带当风”。或者说:“我在爱情,是怀才不遇”这些话都是非常非常美,所以我要说的是你可以说胡兰成、李国华这些人的思维体系非常的畸形,他们强暴了、性虐待了别人,他们自己想一想还是一团和气,亦是好的。你可以说他们的思维体系非常畸形,可是你能说他们的思想体系不美吗?引用胡兰成他自己的话,他是既可笑又可恶的。他们的思想体系非常矛盾,以至于无所不包,因为他对自己非常的自恋,所以对自己无限宽容,这个思想体系他本来有非常非常多的裂缝,那这些裂缝用什么弥补?用语言用修辞,用各种各样的譬喻法去弥补,以至于这个思想体系变得坚不可摧,所以我在这里念一下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的一段话:我已有爱玲,却又与小周,又与秀美,是应该还是不应该,我只能不求甚解,不去多想,总之他就是这样的,不可以解说,这就是理了。星有好星,雨有好雨,人世的世,亦理有好理,这样好的理亦是孟子说的义,而他有时是可以被调戏的,义又是仁了,所以,你看,我们都知道他强暴了小周,辜负了张爱玲,可是他在自己的想法里马上给自己解套,所以我们认为的,一个真正的文人应该有的那颗千锤百炼的真心,最后回归不过变成了食色性也!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所以我在这里要问的不是,艺术可不可以是不诚实的,也不是问思琪她爱不爱,她当然是爱的,我甚至相信李国华在某些时刻也是爱的,但是他不是爱饼干,爱思琪,爱这些小女生,他爱的是自己的演讲,他爱的是这个语境,他爱的是这个场景,爱的是这个画面。
所以,真正我要在这里叩问的是:艺术是否可以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
我永远都记得当我第一次知道奈波尔他虐待自己的妻子的时候,我心中有多么的痛苦,我是非常非常迷信语言的人,我没有办法相信一个创造出如此完美寓言作品的人会虐待自己的妻子,然后我读了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然后萨义德直接在书中点名了奈波尔,说奈波尔是一个东方主义者。后来我又读了萨义德的自传,我又读了其他名家的作品,然后其他人又点名了萨义德说,萨义德是个里外不一的小人。就想剥洋葱一样,一层又一层,你没有办法相信任何一个人的文字和他的为人,觉得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什么可以相信的。所以刚才那个问题可以把它反过来再问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所以我的第二个问题是:艺术会不会从来就只是一种巧言令色?
所谓的艺术家,他不停的创新形式,翻花神样,制造形变或者质变,但是这种技法会不会也是一种巧言令色而已?
刚刚讲的是里面的套子,然后外面的套子是作为一个小说的写作者,这个故事它折磨摧毁了我的一生,但是很多年来我一直在练习写作,然后我打磨、抛光我的笔,甚至在某些时候,我很清醒的要达到一种艺术的高度。我的审美观是我相信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或者用安德烈纪的话来说,表现和存在是不可以分开的。请注意他说内容是:存在。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也是在这个故事里,作者常常在这里误用典故,不用本意而用歧义,就跟书里面有文学情愫,而停留在浑沦吞枣期间的少女房思琪是不可一而二的。我不是在说我在做什么很伟大的事情,而是我觉得,我的书写是非常堕落的书写。她绝对不是像波特来尔的恶之花,很低很低,从尘埃里开出一朵花儿来。绝对不是那样。我们都知道那句话,在奥斯维辛之后,诗是野蛮的。我的精神科医师在认识我几年以后,他对我说,你是经历过越战的人。然后又过了几年,他对我说,你是经历过集中营的人。后来,他又对我说,你是经历过核裂的人。所以,有人说集中营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然而我要说,不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我在写这个小说的时候会有一点看不起自己,那些从集中营出来幸存的人,他们在出来之后,会书写希望人类历史上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可是在书写的时候我很确定,这样的事情,仍然在发生,现在此刻它也在发生。我写的时候会有一点恨自己,它有一种屈辱感,我觉得自己的书写是屈辱的书写,然后它的这个屈辱我要再引进柯慈的词汇,它是disgrace。
然后,我用思琪、伊纹他们的话来翻译就是:不雅的书写。所以,再度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因为这么大质量的暴力是绝对不可能再现了。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这个故事可以用很简单的大概两三句话就可以讲完,有一个老师常年利用他老师的职权在诱奸强暴性虐待女学生。很直白很残忍很简单。然而我还是用很细的笔去刻画它,所以我要做的不是报告文学,我无意也无力去改变社会的现状。我也不想与所谓大的词链接,所以在外面的这个套子里,身为一个书写者,我这种变态的,写作的,艺术的欲望是什么?我常常对读者说,在阅读的时候,当你感受到痛苦,那都是真实的,但是现在,我更要说,如果在阅读中,你感受到了美,那也是真实的。然后,我更要说,当你感受到那些真实的痛苦,那全部是由文字和修辞建构而来的。我的结论是,我曾经是一个中毒非常深的张爱玲书迷,无论我多么讨厌胡兰成,我还是不得不承认,今生今世的民国女子,那一章节写张爱玲是古往今来最透彻的文章之一。我的整个小说从李国华这个角色到我的书写行为本身都是个非常大的诡辩,是对所谓艺术真善美的质疑,所以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怡婷在回忆这个大楼故事的时候,她有一句话——他说他恍惚觉得不是学文学的人,而是文学辜负了他们。
关于林奕含事件的一系列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