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几篇文章,遇到一些问题,总结了有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是些很低级的错误。如“提笔忘字”出现的次数很多,有时脑中无论如何想不出来,某个字怎么写了。于是常常担心写错字。常忧成真,有时我自己还不知道,小朋友眼一扫就发现了。他让我用拼音来写,那样却更慢了,还不如直接写字。还有“语句不通顺,多字少字”现象。这个情况比错别字好一些,写完读两遍就能发现。可惜多读几遍后又会觉得文章写的很差劲,怎么能发布出去呢?可花了时间好不容易写出来的,又舍不得删掉,难以取舍。
为什么觉得写的不好呢?这是第二个问题了。好文章就像人一样,有骨有血有肉,外带皮毛,(怎么感觉渗的慌呀)!开始两天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回头再看,整个文章没有主题,像没有骨架的人,撑不起來。后来知道要围绕个中心来写,但血肉不丰满,掌控不了全局,又缺少外在的皮囊。试着加些描写,却不够自然,像凑上去的,有时知识不到位,有些细节就比较生硬。技巧问题只有多读多练,从小处一个场景,一个外貌,一个心理开始试着练习,揣摩,应该会有进步吧。
在此过程中我又发现了一个阻碍我写作的拦路虎。一篇文章写出来,也反映了作者的三观。对故事里的人物或事物应该有自己的爱和憎。这些感情应该在各种描述里表现出来。我不说來分析自己的内心,就是借鉴认识的人,用点中性的词语来描述都很尴尬,好像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一样。我不知道怎么克服,后来我找路人来观察,写不认识的人应该行吧?可故事总会带些现实生活的影子。所以《尴尬的误会》至今还没有写出来。
开始写文时安排的倒还好,上午写写,下午翻翻别人的文看看,点点赞。晚上再看看追的小说,这样用眼还少了,是好事。现在看了些简友的文,一激动,好像可写的东西太多了,就是才华跟不上,时间都不够了嘿。
以前总认为“天下没有新鲜事”,我要说的话别人都讲过了,而且写的肯定比我好,我想写也没东西写了。等我开始写时,又发现想说的话太多,反而太过于啰嗦了,常常偏题十万里,想带也带不回来,文字过于直白,像流水帐,没有美感,一时又患得患失起来。开始只是自己的记录,随感,有朋友点赞评论后,害怕对不起大家。
曾经看过书说像我这样常常说“我想”“我感觉”“我觉得”的人,太敏感,生活只围绕自己,抓不住事物重点,所以与世界联系少,做不成什么大事。即如此就做个不自信的“小女人”,能幸福一天是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