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只是要求每个人必须要写一片文章,看到老师在群里发了好几个链接和一份pgf格式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心说,既然老师都推荐大家阅读了,便下载下来,趁着空闲时间看看吧。逐一看了链接,又打开pdf,刚开始看书名,我以为又是一本说教类,充满大道理之类的书,不过接着看下去,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朝我打开了——拆书,一个极其陌生的词汇,至少在我读到这本书之前,我对这个词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空闲的时间不多,堪堪看完第二章,我印象较为深刻的几个词汇是拆书,拆书家,拆为己用。下面便谈谈我自己对以上三个词的粗浅理解。
拆书,在我看来是一种看书的学习方法,在看书的过程中,看到令自己有触动的地方可以联系自己的实践经历,以加深印象。不拘你阅读的是哪一类,致用类也好,研究类也好,亦或是纯粹放松类的图书,总会有触动你的地方,然而,看过便忘么?等以后看到某本书的某个片段,在恍惚间说,我好像看过?看过有什么用呢。而拆书就不同了,它能帮助阅读的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书中的道理相结合,从而得出新的结论,重新应用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拆书家,我把之类比为导师,不知道这样的理解符不符合,但在我看来两者是没差的,都是给人以指导的嘛。拆书家就是我们在刚开始进行拆书时为我们进行核心知识点提炼,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人。就像这本书的作者赵周老师一样,总能从一些书的片段得到一些知识点,例如《美丽新世界》中的SOP机制,老师就能从流水线里解读出制度,并以夫妻之间在家谁洗碗而引出规则的概念。由此,拆书家的好处显而易见了。
我们总是听过一句老话,听到耳朵都快起茧子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确,纯粹的灌输知识而不能学以致用,这些知识并不能发挥其价值。掌握学习的方法并能在实际中运用,才能让人立于不败之地。拆书便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法。借用书中“专业”相关的分析,赵老师说向上级汇报可以用:事实+观点+建议+预测的方法,来体现你的专业。现在,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根据这个方法做一次分析。
之前在学校某个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宣传部工作,一年期到,组织要举办一个总结晚会,部门分配给我的任务是为邀请的嘉宾制作节目单。那么根据以上方法,我可以这样汇报:因为了解到自己负责的节目单会送给女性嘉宾,那么要根据女嘉宾所喜爱的方向制作,又考虑到组织经费问题,我提供两个方案:A.绘制水粉画作节目单背景,再添加节目名称。B.制作星空瓶,再将节目单置于瓶中。选择A,方便且操作性强,但不够庄重;选择B,耗时耗力,工期复杂,但效果比较好,节目单有新意。这样分析下来是不是觉得逻辑更清晰,更专业了呢,提供两个以上的方案给对方,同时列出优缺点,该如何做选择一目了然。
总之,拆书的学问是极大的,而我才浅浅地读了一部分,最有价值的部分——RIA拆书法还没看到。待有闲暇,定要将未读完之书好好读完,想必能从中获得有关拆书的更详细的解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