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一、原文(通行本)
道生之,德畜(xù)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二、译文
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万物呈现出各种形态,是因为有一种“势”的力量在操控。因此,万事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
道之所以被尊崇,德之所以被珍贵,是因为它们总是任由万物自由生长,不强制它们。因此,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育,成熟结果,得到抚养和保护。
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深远玄妙的德。
三、拓展思考
本章主要讲解了“道”和“德”对于万物的作用。具体表现是生长万物而不占有它们,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却不主宰它们。正因为如此,万物才尊道贵德。
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使它们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成熟,时刻让万物受到抚养和保护。
表面上看如同父母抚养孩子一般,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直至步入社会、结婚、生子等等。事实上,这与“道生之,德畜之”有很大的不同。
道不占有万物、不主宰万物,只是以“无为”的方式去引导万物;反观父母,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而且往往主宰着孩子的发展方向。
现实生活中,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开始“望子成龙”了,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就安排各种培训班;常常给孩子树立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志向;孩子踏入社会有了心仪的对象,家长还不一定认可……
因此,这种“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玄德,是一种崇高的境界,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达到的。
老子认为,正因为这种境界很难达到,才要尊道贵德。尤其是诸侯君王,只有尊道贵德,才能更好地治理天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