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The real-life MBA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跃迁》抢读-做少得多,从容地生长

《跃迁》抢读-做少得多,从容地生长

作者: RickyUp | 来源:发表于2017-07-15 15:35 被阅读96次

    看书之前,习惯带上几个切身相关的问题去阅读,并试着从中能找寻答案。

    看《跃迁》抢读版之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跃迁?具体的方法论是什么?

    2、联系实际,自己从去年才开始意识到要不断读书,现在每天都会坚持看书,那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实现跃迁吗?还需要怎么样的调整?

    3、职业上,处于行业中相对不高的水平,希望自己能快速提升,超越同龄人,那要怎么实现呢?

    1

    用目标提高效率

    俞敏洪老师推荐序中提到,用投资的心态看待人生,其实也就是在永澄老师常常提到的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要做的是“Be-Do-Have”,而不是“Have-Do-Be”。

    从自身一个例子出发,就拿读书来说,曾经有段时间为了读书而读书,在时间和精力上的花费上,却没有很好的成果,后来逐渐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论,也死磕过《如何阅读一本书》,希望从中找到更有效和快速的阅读方法。但结果还是不如人意,看完的书,经常不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更别说能自由运用了。再后来意识到,读书需要带上问题去读,从中找寻问题的答案,是读书有效的方式。

    回过头来说,带着问题读书,其实就是一种目标。古典老师书中说到的高效能塔,让我更为清晰的一点是,需要认识到自己处于什么阶段,想达到什么目标,找到其中的gap,然后再用实际的投入,也就是 成果=投入(时间、精力)*方法。这样才能让成果无限接近与目标

    2

    甜蜜圈的球

    今天是一个机会更多,但概率更小的世界。处处有机会,就是处处有竞争。

    经常会感叹为什么身边的人成长比自己快,怎么他们就有这么多的机会。其实机会虽然是外部,但与自身是有强关联的。查理芒格说的想到得它,首先得配得上它。配得上它,就要找到"做少得多"的路径。“做少得多”第一次深刻记住是从永澄老师那,在《跃迁》书中又更好地用不同例子诠释。

    巴菲特的投资战略其中一点,只打甜蜜圈的球。简单说就是不要每个球都打,只打“高概率成功”的。专注在高价值区域,其实也是在寻找让未来边际成本更低的事来做。滴滴出行就是一个商业中边际成本极低的例子,它的内部系统,服务100万个用户与服务1000万个用户,其实边际成本的增加几乎为0,这也解释为什么互联网企业的扩展会比传统企业快。对于个人而言,让自己未来的边际成本降低,无疑就是高价值的投资。

    最简单的投资:读书,通过吸取,内化,应用,在各个领域都可以实现极低的边际成本。而往往都很多时候没能意识到这点,自己也掉入过不少的坑。比如小时候不注重英语音标学习,让英语最基础最常用的几个字符都没有掌握,导致往后到现在,读音一直都是我的软肋,最近才重新回到《BBC英式英标发音》学习,惭愧之余也庆幸起码还能意识到这点。

    3

    二八法则

    原以为自己理解了,但看完书中的解释,又觉得自己远没有了解透彻。

    原以为只要自己投入80%的时候把最重要的20%工作完成,就一劳永逸。但却没意识到,20%的工作里,也是有20%是更为重要的(4%),需要80%*80%的努力来完成。说得可能不直观,直接上古典老师书中的图。

    以看《跃迁》这本书为例子,整本书中必定有其中的20%为核心内容,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和理解,在这20%的内容里,又有一小部分约20%更为重要的知识(4%),比如大蛇战略、头部效应。往下走,为了更有效率掌握这些知识,必定又要跳到其中最为核心的概念来理解(0.8%),例如头部矩阵模型、多层系统概念等。

    当用着这种思维去看书,会发现,以往的看了后面忘记前面、生怕遗漏会逐字去看、看书找不着重点等这些困惑都会更容易被解决。

    4

    利用头部效应快速提升


    直接上古典老师的头部效应模型。每个价值区域都可以相互跳转,想当初也在某知名广告公司工作,但工作内容过于简单重复,按这个模型,就定义它为肥尾,然后到了一家30人左右的小公司,但是突显的价值会大些,可以参与到项目的管控中,且称为为小山头,但目标始终是头部,有知名度且有发挥空间的大公司职位。

    但是光靠想是没用的,根据书中提的3点原则,套用在自己身上去思考:

    1、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要去找做什么职位和做什么事情能给自身带来提升,而非自己能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2、思考差异化优势:不说同行业这么广泛,在公司里,相对于其他人,我有什么优势呢?

    3、从身边的头部做起:身边细小的机会是什么,同事、上司和客户的相互接触中,有什么细微的而又没被他人所察觉的点,可以先突破?

    5

    多层系统,解决复杂问题

    在每个具体问题上,都有多层的系统,但在一个问题上没有解决方案,需要跳出来,也就是常说的元认知,认识到目前自身的局限,寻找其他解决方案。

    比如说知识体系的多层系统为:“信息来源—学习方法—联机大脑—解决问题”

    现在网络充斥大量的内容,什么“1招搞定老板”“5分钟学会受用一生”等标题党的文章,信息太多太杂,引发常说的学习焦虑,导致不知道怎么有效的学习,这时,应该跳到上一层去想,多问几个why,想想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个人认为

    1:见牛人

    2:读经典

    就这么简单,如果还是不不知道应该见谁和读什么经典,还是要不断往上去想,“目前最想学习和得到的知识是什么?” “想通过学习提升哪方面技能”等。通过这样的体系一层一层剥开,会让问题迎刃而解。

    多层系统,也是本书内容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常告知自己,问题解决不了,就要跳出框架,那到底怎么跳呢,一直苦寻,没有适当有效的方式。多层系统却给了启发:

    首先:找到该领域的多层系统。例如:书中说到写作就有写作的系统:细节—句子—段落—框架—主题;然后对于自己工作上,一个广告方案也有其系统:背景-问题-策略-执行;生活中夫妻矛盾也是有的:背景-矛盾-结果,以上的多层系统分析不一定准确,但想传递的是,先找到它,才有跳出的可能性;

    然后再套用并不断往上一层思考,以至问题解决,这里就不过多累赘;

    最后当然是好好修正原先的系统,并且保存起来,下次遇到同样领域的困惑,直接调用。

    6

    跃迁更是全新的起点,而非结果

    跃迁总体讲得是如何利用规律和趋势,放大个人努力。但是,跃迁要保持危机意识,跃迁不代表无后顾之忧,随时会倒塌,跌入更低一层。一个人庆幸在一次机会中得到老板赏识,但如果不持续保持,就有可能回到起跑线;大家都看到李教授成为百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总裁,对于他来说,我觉得更是一个起点,从一个小公司到国际型的大企业,从管理、工作、处事、等都带来巨大的不同和考验。

    跃迁不是结果,更像是一个起点。跳到另外一个非舒适区历练,从而带来下一个跃迁。

    7

    回归前置的问题,看是否有所解决

    1、什么是跃迁?具体的方法论是什么?

    我的综合理解是通过了解事物的底层规律,找寻边际成本更低的知识,并借助趋势,帮助自己实现非连续性的成长。具体方法论有很多,包括二八法则、甜蜜圈法则、头部效应、多层系统效应、高效能塔模型、ETA模型等等。

    2、联系实际,自己从去年才开始意识到要不断要学习,现在每天都会坚持看书,那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实现跃迁吗?还需要怎么样的调整?

    根据高效能塔模型,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通过读书达到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然后再通过特定的读书和思考方法,例如看《如何阅读一本书》《好好学习》之类总结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最后当然就是每天保持输入-输出,通过文字来总结和反思。

    3、职业上,处于行业中相对不高的水平,希望自己能快速提升,超越同龄人,那要怎么实现呢?

    其实工作中处处都是机会,每一次项目,每一次客户会面,每一次团队头脑风暴,应该从自己能把控的小头部开始占领,最多最好,然后慢慢实现往更大的头部迈入,通过这样实现跃迁。同时,多层系统思维时刻铭记于心,遇到难题,跳出原本框架,找出属于该难题的层级系统,然后再往上一层去想,直到找到问题解决方案为止。

    8

    摘录:

    1、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手,几乎都有一个特点 — 他们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

    2、但是处处有机会,就等于处处没有机会。因为强者跨界比你跨得更远,专注者则比你前进得更快---第二章

    3、当资源丰富时,选择的能力比执行更重要。读书、识人、修炼不是重点,关键是读哪些书?认识什么人?修炼什么能力?抓住哪个机会?

    4、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

    5、高手战略”:找到高价值区,战略性专注,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胜。

    《跃迁》抢读版只看到部分内容,期待8月初更全面精彩的,同时下个月也跟着永澄老师的领读去更进一步学习。大概2个月后,再输出一版我的读书笔记,暂且定义为践行版,望见证自己的改变。两个月后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跃迁》抢读-做少得多,从容地生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tz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