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
动物患了习得性无助,会表现出沮丧,压抑 ,主动性降低,它们有无助感。
科学家曾经用狗做实验,把狗关到笼子里进行电击,刚开始,狗遇电流会抽搐,拼命想要逃出笼子,可经过反复几次这样试验后,即便打开笼子,狗也不跑了,它已经感觉无望了。因为这时候,狗已经患上了习得性无助。
那么,人也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的现象。
人患了习得性无助,他会深深的绝望和悲哀。
孩子又是怎么患上习得性无助的呢?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孩子患习得性无助的现象,无处不在,家庭教育中的失误,也会造成孩子患上习得性无助。
患上习得性无助的孩子,他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自己给自己设定障碍,认为自己不行。如果重复失败或被惩罚,就会产生无助感。患上习得性无助,孩子会产生恐惧心理,自信心受损,会破罐破摔,不去努力。
我们经常见到的厌学的孩子,可能就是患习得性无助的孩子。
常听人说:失败的人找原因,成功的人找方法。
对于患上习得性无助的孩子,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走出这种困境。
首先,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评价,让他们认可自己。
其次,让他们从身边的小的、易做成的小事开始,获得成就感。
再就是,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超越自我上面,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超越别人上面,这样容易产生无望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