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读宋词作品很容易发现其中的一个特点,相对唐诗当中的人们更加追求建功立业的渴望,宋词的作者显然更注重自己生活的质量。他们的诗词当中自然也并不缺乏像唐诗作者那样积极向上的胸怀,不过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对比唐诗要更为精巧。

比如今天我们谈到的这首宋词就是如此,苏轼看到有人花前月下约会,写下一首词,字字惊艳,句句销魂。苏轼把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于青年男女的花前月下,进而成就了这样一首描写爱情的经典诗词。在整个苏轼的所有作品当中,都凸显出不一样的色彩。
桃李溪边驻画轮。鹧鸪声里倒清尊。夕阳虽好近黄昏。
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几时归去不销魂。

这首诗词就是宋代苏轼的《浣溪沙·春情》,题目当中就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描写爱情主题的宋词,实际上也是在写被苏轼所看到的一对青年男女的花前月下的美丽幽会。春天的气息最为激荡人内心的情感,大地回春,万物复苏,青年男女的爱情也在此时被激发出来。

这样一个美丽的生活瞬间,就出现在了苏轼的视野当中。宋词的一开始苏轼就看到了“桃李溪边驻画轮”,在桃李溪边停着一辆“画轮”,车上下来的男子走进了“桃李”林,两人约会的地方竟是如此幽静。
“鹧鸪声”阵阵,更给这个花前月下的画面带来了几分温柔的色彩。就如同欧阳修所写的“人约黄昏后”,两人的花前月下也是在傍晚时分。可惜此时“夕阳虽好近黄昏”。这里虽然是写夕阳的美好,但同时也在写两人爱情相会的美好,只可惜时间太短暂。

“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是在写两个人的相依相偎,柔情蜜意,久久舍不得离开。苏轼此时已经年迈,但对于少年时代的爱情,还是非常了解。体发上的香气还留在你的衣裳上,赠给的花巾还留在你的手臂上,愁的是“几时归去不销魂?”

青年男女爱情的契合,不光是情感上的相互吸引,还渴望身体上的相互拥抱。彼此都把对方当成了生命中的唯一,彼此都把对方的身体当成了自己灵魂的归宿。所以在经过一番柔情蜜意之后,花前月下随之而来的夜晚,让两人不得不面对分离,只能感慨“几时归去不销魂”。

诗词当中的爱情向来都是最美的,苏轼笔下的爱情更是如此。虽然没有出现两个主人公的形象、动作、包括神态。但可以在我们眼前浮现出那令人迷醉的画面,那是最美的爱情,那是最美的春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