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16年元月,春节前几天,爸爸陪儿子21日出门,因为罕见的大雪,飞机晚点,父子两在重庆机场呆了一晚上,第二天飞往北京。

他们飞走的当天早上,妈妈一个人醒来,在阳台上看见远处的山上有皑皑的白雪,手机里各种信息各种雪景,才知道,一夜之间,南方变成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之春。
从小到大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壮观的雪景。弟弟和弟媳开车来小区门口接我,我们一路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去往县城最近也最美的古剑山,欣赏这百年难遇的美景。
车子缓缓前进,第一次见到了书上形容的鹅毛般的大雪,只是它们不是在空中飞舞,而是像雨一样直接落到地上,然后慢慢堆积。
刚出发的时候,公路上还看不见雪,只是雪花非常快速的停留在挡风玻璃上,雨刮快速运动感觉都有些看不见路。
弟弟驾车经验丰富,我一点不担心安全,和弟媳一路兴奋,目不转睛的盯着窗外的每一片雪花,看它们落在旁边的树梢上,落在路边的草地里。然后,世界在我们身后留下白茫茫的一片。
平时只需半个小时的车程,因为下雪路滑,足足一个多小时才到山顶。
到了山上,已经看不见一处绿色了,漫天遍野都是洁白的世界。可能雪花昨晚一夜没有睡觉,像仙女散花一般,山川田野一下就穿上了雪白的衣裳。
儿子和老公去了天寒地冻的北京,买了最厚的羽绒服和最保暖的鞋子,居然没有看到一片雪花,而在他们的身后,从来不肯下雪的家乡,却银装素裹。这惊艳的雪景就这样和他们擦肩而过。

同样是这座山,同样是这条上山的公路。弟媳从手机找出那年的雪景照片欣赏。
那场雪是我们这里几十年来下得最大的一次雪,场面之震撼,应该和北方的大雪一样壮观。地上积雪很厚,几乎看不见路,漫山遍野都是白色的,看不见任何的绿色。
那个场景太美,我不会描写,只想到当时我眼里的世界,就是和《沁园春.雪》那首词里写的场景“看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一样。
那天,也是弟弟开车载着我们一路顶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上山,从山下到山上仅半小时的时间,我们见证了大雪落到地上,慢慢蒲满路面,又慢慢由薄变厚的过程。
那场大雪带来的视觉盛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也是我第一次在自己的家乡因为一场雪景感受到如此的欣喜和惊叹!
车子继续缓缓上山,还没有看到雪。我相信应该还有,即使前山没有,后山稍微高一些的地方也应该有。就像雪和我约定好似的,我非常有把握它会等我。
终于看见雪了!就在路边的树叶上,零零星星,若隐若现。我和弟媳特别兴奋,还好,不虚此行。
车越往上爬,眼前的白色就越来越多。远处的房顶蒲了薄薄的一层雪,公路的护栏也堆积有雪,路边的花草树木都或多或少有积雪。我们想到最高处的后山,结果封路了。
弟弟折回绕到另一条路。既然来了,是要寻找到最美的雪景才罢休。这是弟弟一直爱探索,不怕困难的风格。
从山的另一端上山,就在路的左边我看见一处很小的飞瀑从上山落下来,水溅到了公路边。飞瀑旁边的树枝和草丛都结冰了。我们下车走近这些冰雕一样透明的树枝,草丛。

此情此景,想起电视中哈尔滨的冰雕。不过,这真的是天然的,是人造景观无法企及的美。我走近触摸它们,各个角度美美的拍照。我知道这份晶莹剔透的美,会转瞬即逝,我无法留住它。用拍照的方式把它保留下来,也只是留下一些回忆而已。
在这样一个寒冬至冷时节,这些冰雕昨天还是水,而今天就变成了冰。可能到今天的中午,它们又变回了水,然后顺着山崖不知道流向何处。
到那时我看着这些照片,该回忆的是什么呢?是冰雕?是美景?还是我在这一刻与它们的相遇?
就像我们的人生,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最后究竟又留下了什么?
这些冰雕可能就是一天或者一晚的生命,我们的人生也不过几十年最多百年,来人间一趟有意义吗?
有,好像又没有。
车子行驶到了山顶,雪越来越厚。
2021年度读书写作营
第229篇: 1536字。
累积字数: 376277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