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行为和动机,原因和目的

行为和动机,原因和目的

作者: 演讲教练_李朝杰 | 来源:发表于2022-10-22 22:36 被阅读0次

    今天听两位学员的演讲,很受启发,写一下我的总结。

    1

    人的行为背后存在一定动机,如果只是看到行为,而洞察不了动机,那么就很难理解别人,也看不到事情的本质。

    就像一位同事A和人说话时总是低着头,不正视对方。通常人们会认为A不自信或者不尊重别人,但是一位领导和A深入交流后,才发现原来她从小就被教育盯着别人看是不礼貌的,她的动机是对人要礼貌,所以不盯着别人。

    这么一分析,原来她的行为背后存在一个好的动机,但是动机背后的认知却是错误的。认识到问题后,纠正认知,改变行为,以后和别人说话时要有眼神接触,才表示尊重。

    你看,要了解别人或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需要深挖、追问: 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有什么情感需求吗?他希望达到什么目的?

    就像我儿子的行为是缠着我和他玩,背后的动机就是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和爱。不理解孩子动机的父母可能会误以为孩子无理取闹。

    2

    遇到问题和痛苦,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寻找原因和理由: 他为什么要离开我?公司凭什么不给我涨工资?我为什么会这么失败?

    寻找原因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味地纠结过去、归咎于某种原因,会让人陷入痛苦无法自拔,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毫无帮助。

    所以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一味地引导求助者回忆过往的创伤,总结原因。就算找到了原因又如何?人还是要面对现实的。

    所以阿德勒提倡要把精力放在未来的目的上,既然你的目的是变得自信,那就不要再纠结过去为什么自卑了,直接去做能让你自信的事就行。

    另外,他认为人过去的经历无法改变,但是对于过往经历的解释和意义可以改变,所以我们要挖掘其中积极的一面,重新赋予意义。

    比如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这已经无法改变了,但是这可能不是父母不爱你,而是他们童年时期也没有得到自己父母的关爱,于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怎样爱孩子,他们也是可怜之人呐。认识到这一点,就从自己开始改变吧,好好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被爱、学会爱、爱别人。

    所以与其千方百计找原因,不如着眼于未来的目的,让自己变得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为和动机,原因和目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jw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