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学书摘
摘抄:生命和死亡

摘抄:生命和死亡

作者: 白明丽 | 来源:发表于2023-09-02 23:20 被阅读0次

生命是有意义的,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特殊的使命,坚信这一点有助于我们驳斥“反正都是要死,不如不活”这一宿命论想法。

为了阐释这一点,我想再次谈及英格玛·博格曼令人难忘的电影《野草莓》。电影以伊萨克·博格的一个噩梦开场。

梦里满是死亡的象征,一个送葬队伍、没有指针的钟(象征着时间正被耗尽)。

伊萨克·博格发现自己躺在棺材里。他从梦中惊醒,害怕得几乎不能动弹,于是大声说:“我叫伊萨克·博格。我还活着。我76岁。我真的感觉非常好。”

醒来后,伊萨克企图忘掉噩梦想要告诉他的东西:他离死亡很近了。

于是,他再次申明他还活着以及他是谁。

伊萨克担心再做噩梦、再次碰到死人,怎么也睡不着。

于是,他把全家叫醒,决定从斯德哥尔摩开车前往兰德,在兰德的一所大学里,他的自我将得到一次巨大的肯定——他将获得荣誉博士学位。

他需要马上让这件事情变成现实,他要证明自己还活着,要加强自尊感,驱走正在浮现的死亡焦虑。告诉他他正在接近死亡的噩梦,似乎增强了他进行自我肯定的需要,也增强了他趁着还有时间,赶快修复与家人矛盾重重的关系的需要,尤其是重新与儿子建立关系。

电影中的这段特写,阐释了我们行为的目的——与自我肯定、自尊以及死亡焦虑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我们必须记住——可能听起来有些奇怪——我们对死亡的认识还很抽象。

正如弗洛伊德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一直扮演着观众的角色,即使在考虑自身的死亡时。就像伊凡·伊里奇所发现的那样,只有在将死之时,只有当我们的身体严重衰竭时,死亡才变得具象起来。

但是,不管我们是不是观众,我们心头一直萦绕着对孤独和终极分离的焦虑感。

相关文章

  • 死亡和生命

    季羡林先生和杨绛先生两位都是百岁老人,季老98,杨老105。看他们的文字,以及看旁人对他们的回忆描述,两人都是豁达...

  • 生命和死亡

    昨日的风很大,枝头的枯叶被吹的满地 天空显得有些暗淡和寒冷,风中摇曳的枝条,想拽住春的衣襟 不再犹疑和彷徨 当夕阳...

  • 窥探生命和死亡

    在我感到对生活迷茫的时候,有幸在朋友的推荐下初识了复旦大学教授陈果老师,我指的初识仅仅是通过她的演讲视频初始了她,...

  • 关于生命和死亡

    上周末带着兜兜和巧克力(我们家的一只泰迪)出门,在车上,兜兜突然问我:“妈妈,巧克力会死吗?”,我说:会的。 ...

  • 关于生命和死亡

    我在这世上太孤独,以至于,连自己死了都没人知道。 ―弋舟 一周前,妈妈打电话说毛大娘自杀了,一根绳子结束了...

  • 2017-05-09 (閱讀)3  關於死亡

    【摘抄】 向死而生 死亡是生命最偉大的發明 在中國人的觀念里 死亡 是一個很忌諱的詞 平日里 大家一般也...

  • 死亡和新生命

    我还有10分钟时间写写东西。今天上去了医院看望弟媳的爸爸,年纪60多岁,距离上次开刀也就半年左右吧,这次因为肺里有...

  • 简单谈谈生命和死亡

    本周话题有些沉重,这是一本对于衰老,生病,和死亡进行审视的书。 作者有必要介绍一下。阿图·葛文德,白宫最年轻的健康...

  • 死亡和生命的意义

    当一个人濒临死亡,ta会觉得世上的一切东西都没有意义。 但是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没死,还有大把的时间,又觉得要做点事情...

  • 生命和死亡——读叔本华

    诞生是从“无”到“有”,死亡是从“有”到“无”。很多人是这样想的,所以恐惧死亡。叔本华认为这是错误的观点。 存在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抄:生命和死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pr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