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微故事
颠沛流离的幸存者,放弃又重拾的信仰

颠沛流离的幸存者,放弃又重拾的信仰

作者: 酷威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18-09-02 23:42 被阅读40次

选自:《尘埃之书》

作者:【澳】布劳姆·普里瑟尔

出品:酷威文化


本书中几乎所有你们关切的人均已离世。有的已经化成烟囱里的滚滚浓烟,吓得飞鸟仓皇四散;有的被人不假思索、毫无怜悯地射杀,如跛腿的野狗;有的饿死、冻死;有的病亡;有的绝望地扑向电网以求速死。他们有的抱着献身神圣事业的信念,战死沙场;有的逃匿远方重启新生,苟活下来却终日噩梦缠身,直至死亡才彻离痛苦。

1996年12月12日凌晨,我的外祖父扬·兰德博士在他的第二故乡——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卡布里尼医院离开了人世。外祖父于1911年出生在喀尔巴阡山脉山脚下的一个村庄。当地教区登记为雅可夫,拉比亚伦·兰德和古斯塔·兰德瓦之子,这是他的第一个名字。作为一个男孩,他从小受教于犹太教义。他长出了鬓角,穿戴着流苏,常常躲在父亲披戴的繁复的披巾后,听着老者哼吟的祈祷和哀歌。19岁时他背井离乡,来到布拉格,更名为杰库布,不久就被旧城的查理大学录取,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这对于一个乡村男孩来说可谓惊人壮举。然而他刚毕业两星期,纳粹党就占领了这个国家,禁止犹太人从事法律行业。

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开始给犹太小孩授课。他在布拉格给孩子们上课,给特莱西恩施塔特(纳粹建造的隔离区,也被人称为隔都)的孩子上课,给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孩子上课。战争结束后,他到澳大利亚继续教书。他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幸存者。

有关战乱幸存者的故事,怀疑是不恰当的,也不应蒙受诘难。我们没有去探究一个未受教育、不会拉丁语、没有正式文凭的男孩是如何被布拉格最负盛名的大学所录取,没有去探寻他在集中营的点点滴滴,也没有质疑在当时纳粹魔掌阴影下儿童学校运作的微弱可能性。我们不敢想象他为了生存可能沦落到何种境地。

和许多幸存者一样,我的外祖父在战后很快放弃了对上帝的信奉。他活了下来,但大多数家人却没有。他没有为此浪费时间去寻求一个解释,也没有像其他人描述的那样感觉被抛弃了,他甚至不去质问一个充满仁爱的上帝怎么会允许大屠杀的发生。重返布拉格后,他改名为扬·兰德——一个听起来没那么像犹太人或德国人的名字——接着他成为一名律师所职员。

他与外祖母结婚时只是举行了民间仪式,随着女儿的出生,扬·兰德的实习律师生涯也开始了。不久她又怀孕了,第二个孩子是个男孩。几个月后,他得到消息说他将被通缉审问。他发表的那些关于新兴共产主义国家的带有煽动性的政治言论,如劳动营、再教育或者更糟糕的事,已经落下话柄,传到了对此“有兴趣的人”的耳朵里。这个小家庭不得不在边境关闭之前离开。他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外祖父为拉比西歇尔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联系一个墨尔本人,对一种捷克犹太泡菜进行认证。在一次通信中,他提到自己想在遥远的墨尔本安家的打算,得到了对方热情的回应。但是他一直没有得到移民许可。眼看着别无选择,他带着一大家子,在夜色的掩护下,坐着一张床垫划到了河对岸的德国。在那儿他买了四张党卫军的“塞巴斯蒂安·卡博托”号三等座的船票前往澳大利亚。

与其他几个家庭一起,他们于1949年10月29日到达澳大利亚,被当地犹太人福利机构安置在墨尔本东南部郊区。曾经的扬·兰德,现在称为杰克·兰德,找到了一份在福特汽车公司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作。在福特工作的第一年,一辆车的底盘砸在他的胸口,压碎了他的肺。他在医院花了数周时间康复,这样一来,他不再适合进行体力劳动,被迫去寻找其他工作。他联系到了那位泡菜进口商,同时被告知在离他们家不远的地方开设有一所名为斯高帕斯山学院的犹太学校。他怀着因梦想破碎而沉重的心情,打印了一份写有他教育经历的简历,走进了学校。他当场就被雇用了。从那天起,他被称为兰德博士——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希伯来语语法专家,一些人也喜欢称呼他为语法博士。

我外祖父母的家保持着犹太人的传统,然而不是犹太教的传统。外祖父声称不需要上帝,但我出生后,可能存在的上帝对虚张声势的他提出了挑战。

我一出生就是病秧子:容易感染,面色苍白,整日体弱无力。在我一岁之后才诊断出病因: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存活机会很渺茫。

得知这一消息,外祖父一拳打在自己的掌心上,低下了头。他跑进书房,关上门,不愿出来。我父母震惊得目瞪口呆。外祖母来到书房门口敲门,他没有回应;她继续敲,用拳头猛击,依然没有回应;于是她一边转动门把手,一边用肩膀使劲抵门想把门推开,门依然纹丝不动。外祖父用沙发堵住了门。直到第二天早上外祖父才出现。出来的时候外祖母还在睡梦中,他直接去了犹太教堂,似乎是下定决心要去做交易。他戴着已经风化的经文护符匣,凝视着天空,祈求道:“我童年时期的上帝啊,我父亲的上帝啊,你挑战过我,但都以失败告终。现在换作我来挑战你了,向我证明你的存在吧。请救救孩子!”

如果说他的幸存切断了上帝与他之间的纽带,而我的存活则接续上了它。手术成功了。外祖父把自己锁在书房,开始了他战后的第一次晨祷。

《尘埃之术》 作者:【澳】布劳姆·普里瑟尔 

【编辑推荐】

★各大媒体盛赞,获奖无数的澳洲文学佳作。

本书为澳大利亚总督奖、人民选择奖获奖作品。

《澳大利亚人报》《星期六报》等多家媒体激情盛赞。

亚马逊、Goodreads书评网、澳大利亚阅读网等网站高分推荐,千万读者一致好评。

★一部关于二战集中营犹太幸存者的小说,一部媲美《安妮日记》《辛德勒名单》的震撼经典。

这是一个关于幸存者的故事,一场“幸”与“不幸”的终极讨论。

深陷二战集中营的犹太人命运不幸到了极点,能够幸存几乎是最大的幸运,但这“幸运”之下到底又深埋着什么?!本书将普通人身处绝望时的痛苦、屈服、绝望、挣扎、坚强等心理片段描写的淋漓尽致,同时也道出了幸存者们即便逃离了死亡,却难逃绵绵不绝的记忆侵袭和不可修复的心灵创伤,难逃深深的自责与忏悔。战争之所以残忍,就在于没人能真正幸免于难。

★追溯家族隐痛,重抚战争创伤。

这也是一个将断裂的回忆串联成爱与生存的故事。用以弥合历史,记忆和沉默之间不断扩大的裂痕。

“我”既是家族的“传承人”,也是战争的“局外人”。基于此,全书按照虚实两条主线推进。“实”的部分是作者家族真实经历及搜集到的大量史料。“虚”的部分则是作者以旁观者的视角品评战争及对故事细节的合理补充。让我们得以看到宏观的战争和微观的人性。让这段遥远的历史仿佛近在咫尺,令人感同身受。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幸存者的故事,一场“幸”与“不幸”的终极讨论。

“我”的外祖父母都是犹太人,二战集中营里的幸存者。那时外祖父杰库布还是一名年轻的法学博士,战争开始后不久就被抓进特莱西恩施塔特隔离区。因为前同事帮忙,他被派去整理图书资料,成了“特权”人士,不仅配给充足,还能帮助亲人。

外祖母达萨和妹妹因为是犹太混血也进了隔离区,靠她们母亲偶尔从外面寄来的食物,以及杰库布母亲的帮助艰难度日。

但这种“安宁”也没能维持多久——他们又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那个满是毒气和焚尸炉的地方。饥饿、虐打、死亡,各种肮脏不堪在集中营不断上演,好像大屠杀前的“狂欢舞会”。因为太过饥饿,杰库布吃掉了母亲的补给,也吃掉了母亲活下去的希望……

战争结束后,幸存下来的外祖父母移民澳洲。这些往事随之被尘封。直至他们离世后,一篇关于“灭绝的种族博物馆”的报道中提及了杰库布,这段往事才被重新开启……

战争之所以残忍,就在于没人能真正幸免。哪怕是“幸存者”,他们的“幸运”里也包含了太多不幸——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甚至难以启齿。以及深埋心底的忏悔和缄默不语的自责。

【作者简介】

布劳姆·普里瑟尔,律师、作家。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他的作品被收录在《澳大利亚最佳短篇小说》《澳大利亚获奖小说集》和《梦游者》中。2011年获得了澳大利亚时代短篇小说奖。

【译者简介】

张媛媛,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语言对比、语言教育。曾翻译儿童文学《彼得兔(彩色中英文珍藏版)》。

【媒体推荐】

这是发自内心的创作尝试,普里瑟尔将真实的历史与想象相结合,试图弥合历史,记忆和沉默之间不断扩大的裂痕。

——《澳大利亚人报》

《尘埃之书》中所传达出来的丰富情感及道德力量,可以和犹太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作品相媲美。

——《星期六报》

这部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很难简单用文字概括出来。它讲述了造就历史的过程。关乎传说、历史以及人生。绝对是一次深刻的阅读体验。

——《悉尼晨锋报》

相关文章

  • 颠沛流离的幸存者,放弃又重拾的信仰

    选自:《尘埃之书》 作者:【澳】布劳姆·普里瑟尔 出品:酷威文化 本书中几乎所有你们关切的人均已离世。有的已经化成...

  • 重拾信仰

    在草长莺飞的季节里 在横竖交叉的崎岖里 在绿柳书蓝河水的暧昧里 在蚱蜢 青蛙 蛤蟆 蝉 野兔 黄鼬 鸡鸭鹅狗 黄...

  • 那被抛下又重拾起的信仰

    第一个以赛亚预言: “我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 他的衣裳垂下,遮满圣殿 殿内布满狼烟……” 犁头变回了短剑 镰刀重又...

  • 重拾阅读信仰

    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拿起一本书,随便翻翻,剩下的日子,这本书基本是躺尸状态,不知道啥年月才能记起它的存在。...

  • 习惯是一种信仰

    北方的草 把生命交给了季节变化 信仰了四季轮回 流浪的人 把生命交给了随波逐流 信仰了颠沛流离 那热血的生命 心里...

  • 感谢小营长

    小营长,我本想放弃啦,你的帮助让我重拾信心!

  • 2017-11-05

    信仰主义,放弃理性与证据,放弃推理过程,才能获真理。 上帝的存在 信仰之跃,面对深渊,圣杯在前方,看不见的桥,

  • 你不努力,有什么资格焦虑

    我选择为梦想颠沛流离,即使万般辛苦,我也不会放弃。 ...

  • 曾经也是个文艺少女 十年的时光磨灭了回忆 重拾 还是放弃

  • 游泳知识(8)鱼游泳的启示

    学游泳,开始要放弃本能,到最后要重拾本能。 ——爱你的哼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颠沛流离的幸存者,放弃又重拾的信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pv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