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译意:
孔子朋友去世了,没有亲属负责敛埋,孔子说:“我来负责为他办理后事吧。”
这个在《礼记·檀弓》里有同样的记载:“宾客至,无所馆。夫子曰:‘生于我乎馆,死于我乎殡。’”有朋友从远方来,结果重病在这个异乡,孔子就把他接到家中,死后又为其送葬。
由此可见孔子对逝去朋友的情谊,与朋友交往的善始善终。真正的朋友总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在关键的时候总是能够挺身而出,不会偏离道义的正道。
明·张居正:“朋友五伦之一,遇死丧而能收之,人情所难也。夫子于朋友不幸而死,别无亲属可以依归者,即自任说,当于我而殡殓之,盖不忍其暴露而转于沟壑也。此可见圣人之交朋友,一于道义。义所当殡而殡,不以凶为嫌,义所不当拜而不拜,不以财为重也。”
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表达。这个友也是个泛指,象孔子的弟子来自四面八方,有很多出自寒门,孤苦伶仃没有什么亲人朋友,求学途中若是出了什么意外,自然也不能听之任之,也是要承担这样的责任与道义的。
便是现在,如村里的孤寡老人去世,没有亲人,也没人要求,邻居们都会自发去帮忙办一个体面的葬礼,让人去得安心。要说什么人品高洁,思想崇高之类倒未必,传统流传下来的这种人道主义精神也必将流传下去。
朋友的相处之道历来也是如此,相互间帮忙解决难题,排忧解难,对对方付出一片赤诚与信任。
孔子对这种道义上的要求还是挺高的,也比较欣赏这种人。“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的子路因为直勇,屡次被老师点名批评。但他这种为了朋友身外之物皆可抛弃,仗义疏财之举也是为孔子所赏识的地方,因而重情义的子路也一直是他比较信赖的一个弟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