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对词语的分析和理解,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重点]
通过两首诗歌的比较阅读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陈子昂和王安石有微信朋友圈,在他们登幽州台和飞来峰后发布了新动态,根据的你的了解,请你帮他们把所在位置、时间标注出来。
1.位置:
——蓟北楼,幽州台。
——浙江绍兴宝林山,应天塔。
2.时间: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
3.他们的朋友圈好友都会有谁呢?你有什么依据?
——武则天(上司)、武攸宜(顶头上司)、仙宗十友
——宋仁宗(上司)、司马光(保守派代表)等
二、词语积累
幽州台 古人 来者 悠悠 怆然 涕
千寻 日升 不畏 浮云 自缘 最高层
三、比较阅读
1.朗读全诗后探讨这两首歌放在一起读,需要注意什么?
—— 一个是沉郁顿挫,一个是慷慨激昂。
2.诗人如何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1)写景(意象)
——《登幽州台歌》没有写景,都是情感的抒发,幽州台登高触发了作者的泪点。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悲情。
——《登飞来峰》中有具体的景物:“飞来峰”、“千寻塔”、“见日升”,极力写站得高,看得远。借此表达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气概。
2)成对出现的词语
——苦闷,壮志难酬。引导学生关注《登幽州台歌》中成对出现的词语。关注“悠悠”和“独”。思考进与退、生与死、俯与仰、是与非。
3)典故
——幽州台,战国时燕赵王为招纳贤士所建,诗人登上幽州台,期待也可以得到重要。抒发了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感慨。
——“浮云”,浮云蔽日,正如邪臣蔽贤,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正值壮年,政治家的胸怀和才略初显。不畏惧小人的谗言,具有非凡的气魄和胆识,可以看做是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4)句式
——《登幽州台歌》采取了长短参差的楚辞体句法。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表现他无可奈何、长叹的情景。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给予后来人怎样的人生思考?
——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生命短暂,时不我待。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四、拓展延伸
1. 拓展登高望远的诗歌,朗读并归纳登高怀远诗歌的特点。
——《登鹳雀楼》王之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登高》杜甫、《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等。
——即景抒怀,有感而发,有登高之悲(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思亲、社会现实以及个人境),带有哲思。
2.以文会友,请你也在微信上晒一首原创登高主题的诗歌。
五.板书
《登幽州台歌》
古人 来者 悠悠 独 深沉的忧郁
《登飞来峰》
千寻 见日升 浮云 最高层 昂扬的战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