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过一个辩题,是“选择越多越痛苦,还是选择越多越幸福?”对我而言,选择越多肯定是越痛苦,当初中的我每天往返于学校和暂住地时,我觉得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大的,但是也从来没有过要出去看看的想法,因为周围的信息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化,可是每天的观感是不一样的,每天过得有滋有味。而现实景象的变换会引起内心的变化,所以人们会说要出去看看,但我也更愿意相信出去几天看到的东西所引起的内心波澜是有保质期的,欣喜和富足会慢慢消退,内心会泛出再去远一点再去更不一样的地方看看的想法。
选择越多会越贪婪,如果有可能,人也许想度过的不只是一辈子。所以在走马观花地去了几个地方后,人群和导游,风景和古迹,给人短暂的爆裂的快感之后,人们也许会想在无限不循环的新风景里长久寄居。可能这是现实和幻想的缝隙,是人间仙境般的慰藉之地。
在漫长枯燥的雨季里,八月到十月,昆明始终与雨水相伴,一天要下好几场,下的时间也不长,下完后也许会放晴,不久接着下,像是循环不止的歌曲播放。每天都要记得带伞,地上湿漉漉的,潮湿而清新。宿舍对面的山上萦绕着白色的浓雾,只有山腰以下的部分是清晰可见的,一座山有不同层次的绿色,仿佛是油画上调出来的颜色,看不到雾气的移动,也未见山林起伏。远处的静谧景象如同是手臂上的刺身,烙在大地无垠沉静的气息里。也只有在绵延至边境的土地上,眼前的意象才有其宗教般深沉隽永的意味。
和静止地观看山林不同,火车从湖南一路行至贵州,泥土的颜色也慢慢变成橘红色,山和隧道开始变多,半山腰上的房屋掩映在树木中,露出房顶的一角,偶尔可以看到一条崎岖小路顺着山坡通向山下,一两根电线从树木中伸出,将一丝工业气息带到大自然里。抬头看到山峰勾勒出的曲线,把天空分割出另一种优美的形态。眺望远方,山林也似乎是静止的,在长时间的凝视中,目光似乎和那葱郁的树林融为一体,自觉身处山间,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脚下火车车轮和铁轨摩擦的声音似乎在提醒我,这漫长的路途最终的注脚在哪里。
火车的员工在推销他们的商品,便宜的实用的抑或是目的地的特产,在他们巧舌如簧的形容下,所有的商品都是造物主的恩赐。我可以想象,他们在日复一日的推销中,面对不一样的乘客,心里所生出的无差别感,就像面对一条走过十几年的路,它不会再带来新鲜和惊喜。我为自己第一次坐四十小时火车而兴奋,为自己看到之前没看到的景象所惊喜,在看似平淡的旅途中,我尽可能吸收新鲜的体验,它是否会对我今后面对其它事情产生影响,我不知道。在你们的体验里,每一个明天都是新的体验,而我或许会在翻来覆去中隐忍。所以某些新鲜的体验,是第一次看烟花般奇绝的欣喜感,它会在瞬间爆炸,拉扯思绪,提醒你所在的人间,没有那么糟糕。
有时候我也会想,在火车上工作的人是没有目的地的,永远在火车上的感觉,他们或许就是电影里说的“无脚鸟”,一直在飞。以另一种形式飞,与万家灯火擦肩而过,与人潮汹涌适时相遇,与告别重逢相互依存。黎明和黑夜已经进入他们的身体,他们在铁轨上画出人生的轨迹,一拨又一拨的旅客,见证着他们燃烧的岁月。而他们,是旅客容易忽略的一群人。
2014年3月2日,另一次火车的行程完毕后,我抵达昆明火车站,从出口处出来,看到的是黄色的警戒线,武警的汽车和手持荷枪的武警在广场周围驻扎。不知前一天晚上发生何事的我奇怪眼前的景象,直到回到宿舍,看了新闻,才知道发生了什么。3月1日晚上发生的昆明火车站暴乱在新闻上不断被报道,舍友笑着说你运气真好,还好第二天早上到的昆明。昆明离一些东南亚国家很近,同时离政治中心很远,很容易成为发生暴乱的地方。恐怖分子理所当然地认为昆明的警力出击速度不会很快,所以会肆无忌惮伤害无辜群众。在云南省内相对偏远的地方,很难说是否有一些我们想象不到的高犯罪率的区域,毕竟离那些制毒贩毒臭名昭著的区域太近了。而我在庆幸之余,也知道以后要多加小心。后来昆明火车站武警全天驻站,三次安检的规定一直延续到我毕业。我记得广场上那只大金牛,和金牛下全副武装的武警,以及长长的安检队伍。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游客在昆明一般会停留几天,但是不会太长时间。他们会在昆明吃过桥米线,吃鲜花饼,也有可能去民族村,翠湖游玩。对于大部分游客而言,昆明是中转站,是歇脚的地方,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才是真正要旅游的地方,所以很多游客无法发现昆明除了旅游城市之外的真正气质,因为待的时间太短了。昆明的许多植物园,寺庙和街边的饮食店,不一定是为游客而开的,但也正因为如此,它们保留了本地人的生活气息。很多店主是从附近的地方来的,昭通玉溪等等地方。有特色的店铺不会开在游客常去的地方,因为成本太高,做出来的东西也就只想着赚钱,而忽略了事物本身的品质。在连锁店吃了正儿八经的过桥米线之后,人们大可以坐上一辆公交车,不要看线路,看着哪里顺眼就在哪里下车,拐进某个巷子,看到那破旧的招牌和晒着太阳的店主,进去吃吧,炸洋芋或者烤豆腐或者铜锅米线或者腊排骨或者蒸饵丝或者……看到什么吃什么吧……
学校旁边的夜市也永远不缺顾客,烧烤摊的摊主会在五六点开始摆摊,他们从白色的泡沫盒子里拿出各种烧烤食材,支起帐篷,摆起长长的烧烤炉。他们动作麻利,像组装变形金刚一样,不一会儿,一个烧烤摊就已经摆好了。他们的食材大部分是腌过的,印象里好像没有云南特有的菌类,罗非鱼和鸡屁股比较有特色,他们把鸡屁股叫做鸡尾,去除臭腺好像就不臭了,我没吃过,不知其滋味。当然,云南的烧烤摊上还有很多虫子,什么知了竹虫等等,都被摆上了烧烤摊,我没吃过,无从评价。昆明的烧烤摊和别的地方没有其它大的不同,只是他们的调料不太一样,他们叫蘸水,有干的和湿的之分,干的蘸水类似于辣椒面。他们喜欢在湿蘸水里面放折耳根,这种充满腥味的东西我无法接受,但是喜欢吃的人赞不绝口,类似于香菜在人们心中的评价。云南人喜欢吃酸辣口的蘸水,通常会挤个青柠檬汁进去,这味道真的清新脱俗。摊主守着烧烤摊,专注烤东西的状态,不亚于在写一篇文章,都要有料。
吃完烧烤后的罪恶感会伴随许久,这个时候能想到的只有跑步,由于海拔高的缘故,在学校里跑步会稍稍吃力一些,但是空气真的很好,当在晴天的晚上奔跑在学校里时,你会明显感受到树荫下和树荫外不一样的空气味道甚至不一样的湿度。绕着学校跑,要经历上下的缓坡,要跑过主建筑旁的草坪以及食堂。草坪上躺着来吹晚风的学生,路上是玩滑板和轮滑的学生,灯光在某处暗下来,在某处逐渐亮起来,柔和如婴儿的肌肤。跑步时带起落叶,汗水和风交融。昼夜温差不小,晚上凉飕飕的感觉让夏天模仿着秋天的样子,只有繁盛的树木排列起来的林荫告诉你,这是在哪个季节。出现在视野里的,被黑暗和光线共同构造的轮廓,在某个瞬间沁入大脑,这是跑步快感的具象,来自于降临在云滇的夜晚。
我也在泼水节的时候被阳光灼伤过,云南民族村里的泼水节活动让游客们在一个大的水池里游玩泼水,在和同学们泼水的过程里,我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手臂在灼热的阳光下仿佛被炙烤一样,回宿舍后手臂暗红并且脱皮。这也是我第一次见识到西南阳光的厉害,强悍的紫外线在你手上留下了属于它的记号。强烈的阳光带来的恍惚感,是离太阳更近一点般的感受,仿佛更加纯净的光线,在你头顶织茧筑巢。
没有波澜壮阔的故事,也没有起承转合的情节,当你身处拥有足够丰富的自然景象和民族气息的广阔之地时,你认识它、它接纳你的过程,就足够你回味良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