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听到身边有些人说一些话:“我很忙”“我没有时间”。正是这些话让我想要思考一个问题,你每天真的很忙吗?你的忙碌真的能转化为生产能力,创造真实价值吗?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忙碌的人,有的的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更多的,只是打着“忙碌”托辞,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处理浮浅事务上,创造的价值非常有限。
在《卡尔·纽波特》所著的《深度工作》一书中,为我们揭示了那些厉害的、成功的人更注重深度工作,更能够为社会创造出新价值。
卡尔 ·荣格,是20实际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成功的背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注重深度工作。荣格在苏黎世期间开展演讲和心理咨询,一直很忙碌,但他更想要改变人们对潜意识的认识,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更深入、更缜密的思考,于是他隐居到伯林根,在树林中用石头建起一座“塔楼”的居所,以此实现职业生活中的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的概念是作者创造出来的,它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且难以复制。与之对应的是浮浅工作,是指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属于低效的忙碌,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的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作者在书中指出,新经济形势下,有三种人将获得特别的优势:可以利用智能机器把工作做得漂亮并具有创造性的,在所处行业中最优秀的,以及拥有资本的。要成为赢家,就需要培养两种核心能力: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而这两种核心能力依赖于你进行深度工作的能力。
也就是说,想要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或者达到个人巅峰的产出效率,你需要长时间、无干扰地高度专注于某一项任务。
作者给出了四大准则,展示了如何将深度工作从一种渴望转变为你日常工作计划中的常规安排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一些培养专注能力和抵抗无孔不入的烦心事的策略,帮助你从深度工作习惯中,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创造真实价值,获得最大益处。
第一准则:工作要深入
深入工作需要你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一是要指定一个深度工作的场所,比如不被打扰的办公室、会议室或者安静的图书馆等,无论在何处工作,都要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也就是工作多长时间,而不是漫无尽头的;二是需要思考工作开始后的规则和程序,比如在深度工作期间不准使用任何网络,或者设定一定时间达到一定的任务结果,以此保持持续专注;三是为自己进入深度的努力提供支持,比如准备好水、咖啡或保持能量的食物,工作原材料整理得井井有条等,以此使精力耗费降到最低。
当然深度工作并不是说“与世隔绝”,在深度工作时,恰当的时机可以采用协作的方式,以此推动你的成果提升到一定的档次。需要注意的是,纷扰心神之事仍然是深度工作的大敌,不可过分追求。
要想更好地完成工作,也不能一直保持深入工作的状态,每天在完成深度工作以外时常享受自由闲散的时光也是非常助益的,那样会放松你的大脑。你可以在深度工作之余,处理一些如查看邮件、回复信息、打印文件之类最小阻力的事,而在一天的职业工作结束之后,不要再查看邮件,也不要再回顾白天的对话或者筹划如何处理即将倒来的挑战,也就是说最好屏蔽掉对工作问题的担忧,在第二天再进行处理。
第二准则:拥抱无聊
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如果你不同时减少对分心事物的依赖,增强专注度的努力可能就会白费。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如果你再自己其余的时间里有一点无聊,你就打发时间,比如刷抖音、微博等,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这就需要训练自己克服分心的欲望。比如,你可以预先计划好你刷抖音、微博等会使你分心之事的时间,然后在这些时间之外完全避免去碰,并记录下一次还可以做一些分心之事的时间。
提高专注力还可以通过冥想、训练记忆力等方式。有成果的冥想,也不用每天严格练习,你只需要利用本可能被浪费掉的时间来进行冥想即可,比如走路、慢跑、淋浴等时间。训练记忆力,如记忆一副牌,你的注意力会集中于一个明确目标,这样可以增强你专注的能力的。
第三准则:远离社交媒体
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信息碎片化时代,我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了解阅读到非常多的信息,但很多时候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当沉迷其中的时候,不知不觉大量的时间就流逝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的注意力被分散的状态时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接受现实。但要掌握深度工作的技术,就必须摆脱各种各样的诱惑,重新掌控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
一是在网络使用习惯中采用关键少数法则,使用那些能给你带阿里积极影响,且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的工具或平台。二是不要用网络来消遣,在你娱乐的时候,不要被任一随意的事物吸引,而是主动思考我如何度过,给自己的大脑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去做,而不是放任自己在迷糊的状态下漫无目的的浏览几个小时的网络信息。
第四准则:摒弃浮浅
2007年夏天,软件公司37signals做了一个实验:将每周5天工作制缩短成4天,本以为工作日少了一天,无法完成的周任务,但员工还是完成了相同的工作量。其实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天工作8个小时,高效管理时间的柳比歇夫每天平均核心工作的时间也就是4-5小时,37signals工作时间的减少主要也是集中在浮浅工作而不是深度工作,所以重要的事情仍能完成。
虽然深度工作的价值远远超过了浮浅工作,但并不意味着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深度工作中,事实上,一定量的浮浅工作在大多数知识工作中是必要的。要如何做呢?
一是准备一个笔记本,写下你的时间规划,用这个时间计划来引导一天的工作。二是使用备用方格,如果不确定一个既定任务需要多长时间,先初步预估,预留备用一个方格,如果任务需要更多时间,就占用这个方格,如果能够完成,就安排其他的活动。三是固定日程。设置工作日工作时间上限,在选择的时候有所侧重,严格缩减浮浅工作,保持深度,更好的创造价值。
深度生活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习惯,需要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但这种努力能够让自己的头脑发挥到极致,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你愿意为此而改变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