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朋友问起过年回老家了吗?打开了话匣子,想一吐为快,后来反思说的太多了,这个行为暴露了什么?是否有必要?探索后发现了过度倾诉这个关键词。找到了一些很全面又详细的答案,现在摘录于这里。
过度倾诉,实际上是模糊了人与人的界限。
而丧失边界的同时,也意味着侵犯了别人的边界。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有距离感的,过度倾诉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过度曝光。
除了我们最亲近的父母和爱人,哪怕是最最亲密的朋友,如果每天都在接受我们生活的各种信息,也会厌烦的。过度倾诉会被人嫌弃。
倾诉欲是带着很强烈的个人情感,向倾诉对象发出代表当下或者对待某事的一种心情态度。
倾诉欲强的人,内心往常缺乏安全感并且无法进行自我调适。
当然倾诉欲强的人不一定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也有可能是缺乏对自己的认知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向倾诉对象倾诉的时候,得到对方的认同的心理是大于希望对方提供给自己建议的心理。所以往往倾诉的目的并不是说为了消除困惑解决困难,而是希望被人理解被人同情寻求支持甚至肯定。
其实也是不自信或者说是自卑的体现。压力面前的不自信,挫折面前的自卑。困难面前的不确定,失败面前的无助。适量可以,过度的话,只能说明你有一颗玻璃心。
有一种商叫做逆商,也就是面对挫折的能力。那么如果经常无法面对失败,或是孤独,只能说明这个人还未完全长大。
人与人交往中我们很看重对方的情商,情商里的两大关键词是真诚和分寸。
前者意思是需要付出真正的感情让对方感受到体贴和理解,后者的意思是需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尊重每个人的私人空间,不过分隐藏,也不过分暴露。
过度倾诉的人实际上就是没有掌握好分寸,嫌弃的本质就是,我已经够烦的了,你为什么还来打扰我,我需要自己的空间和精力,你懂不懂?其实嫌弃比讨厌更让人害怕。
因为嫌弃背后的深层含义就是,你已经对我造成了影响,我已经不想跟你继续做朋友或者保持其他好的互动了。我们的关系已经由好变坏了。
嫌弃的最开始是不嫌弃甚至有点不喜欢。所以当我们愉快地聊天变成了一方不停地念叨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嫌弃。
那么如何防止过度倾诉呢?
第一,根据每个人的性格关系来决定讲什么讲多少。如果是特别亲密的朋友,可以分享彼此三观一致的东西或者交换一部分生活的想法。但是注意不是单方面倾诉,也要学会聆听对方的需求,做对方的耳朵。如果只是陌生人,完全可以根据场合进行适当的分享而不是把自己的身世背景全部暴露出来。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还是需要保留一点秘密的。
第二,倾诉时需要注意对方的反应而在倾诉过后需要表示对对方的感激,因为倾诉时需要耗费对方的时间精力,如果没有相应的补偿,很难让对方感到诚意,也就是说你传递了负能量,也需要一些正面的东西进行回馈。
第三,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放弃倾诉欲。每个人都很苦,为什么要别人了解你的苦。懂得社会的复杂和每个人的不易,尽量将更多正面的东西传递给大家。
一个成熟的人,是懂得和自己对话进行自我调节的人。
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地感同身受,倾诉本身也是一种对生活负面的强调。当我们在遭受了苦难还要把这种情绪带给别人的时候,本来就意味着自己无法释怀。
其实放下一些事情,坦然面对挫折,大步向前走,也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
少讲话,多听。这是和他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最佳方式。
这些看起来浅显易懂的道理很多人都知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