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史
在静谧的夜晚,在教室的晚自习课堂中,自己努力在回忆那些曾在生命里走过的书籍。童年时,家境尚可,家中藏书亦颇多,所以自谓是幼年时期还是看过很多书的,至今家中还残存着当年爸妈读书时所剩下来的书籍。
幼儿时期
我的父母就很重视我的教育,从幼儿时期,便定了杂志《幼儿画报》,家中残存着一本书《幼儿画报》,我还很清楚书皮已经掉了,露出里面的内容,是一张图片,描绘的是一个小孩子在开心的洗澡,旁边有一只长鼻子的小象,想起来真是很有趣。
母亲说我四岁时开始教我背诗,背了好多,还夸我聪明,可是记忆中存留下来的不多了。
小的时候,还读过童话故事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沙丁鱼小姐》等等吧。至今还能忆起拇指姑娘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样子。还有《故事会》我常常是一下午一口气读完,《故事会》和《沙丁鱼小姐》还是爸妈学校里别人捐赠的。还有《十万个为什么》。
升入五六年级的时候,那一年夏天,我就在被上就把姚雪垠的《李闯王》上下册全部读完了。家中的“藏书”,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也我被似懂非懂的读完了,记忆尤为深刻的是《童年》中阿廖沙被他祖父打的那一段,用浸在水里的皮鞭打他,真的好惨啊。而《我的大学》《在人间》因家中只剩下半本,便也只看过半本。
小学时还读过《红岩》,很清楚地记得我当时看《红岩》时的场景,接近傍晚,我一个人趴在热乎乎地炕上看《红岩》,还记得书中的插图——江姐举着血染的红旗对身边的人说什么,此时,天越来越黑,屋里也越来越暗,我却浑然不知,还好爸爸过来开灯,我才发觉,之后,到晚饭前终于将《红岩》看完。
曾经我连学校里面发的“爱国教育手册”我都将它看完了,可以说我非常喜欢看书啊。
初中阶段
初中,由于家里面发生了变故,家里面的藏书也所剩无几了,读过的书也只有《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还有风靡一时的《哈利波特》。初中时还一直订阅了《语文报》,只可惜没有好好的利用。读《三国演义》时,我曾经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子,想把在书中不会的字全部查出来并写在本子上,还是可惜只坚持了一半。初中毕业时,因中考落榜,被关在家中,于是在无聊之际便把《红楼梦》又读了两遍。可是,年纪小,阅历浅,大部分内容都不懂。
高中阶段
县里的高中没有图书馆,县里也没有图书馆,无处可借,家中所剩的爸爸读书时的书籍全部被妈妈卖掉了,加之考试压力,因此,高中时所读的书及寥寥无几,只是从看老师复印下来的读者上的文章来发展自己。偶尔也会买《读者》《青年文摘》,只是那时囊中是在羞涩,加上我妈的经济封锁,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高中时还是读过一本小说的,是《简爱》,那本书是中英文合本,是从老师那里借来的,是小书虫系列的书,那时,恰逢运动会,自从升入高中就不再参加运动会的我当然这次运动会也就没我的份儿了,于是,一天的运动会我就把《简爱》看完了。这也许是我高中时看完的唯一一本课外书吧。
高中是时还读过《幻城》,那一节体育课上,我没有去上,便在教室里把从同学那里借来的郭敬明的《幻城》全看完了,那时只觉得故事很新颖,语言优美之外便也不觉得什么了。
说起来惭愧,高中读的书都不如中小学呢!
大学时期——黄金时代
2007年进入师范大学读书,上大学前我曾经问过我老爸,大学里面是不是有图书馆,有很多书可以看啊,我老爸说当然啊,那个时候我就想我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读书梦”了。大学是我最疯狂的阅读时期,我曾经发誓要读四百本书,可是,毕业时还差好多,从书馆借来的书大概有九十多本吧,大学里的书卡只允许借五本书,我的卡里面常常是借的满满的。
听说琼瑶姐姐的书很火,以前没有机会看,这回,我可抓住机会了,于是我几乎把能在书馆找到的所有有关琼瑶写的书我都看过了,《月满西楼》《翦翦风》《心有千千结》《在水一方》《月朦胧鸟朦胧》《昨夜之灯》《匆匆,太匆匆》《剪不断的乡愁》《青青河边草》等等,看完后我得出一个结论:这里的爱情是幻想的,是我不大能相信的,太美好,太浪漫了。只是,现在大部分的故事情节都不记得了。
现当代文学里面也看过好多。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贾平凹的《浮躁》《废都》《高兴》《丑石》、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张洁《沉重的翅膀》《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远去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班主任》、刘白羽《一地鸡毛》、王安忆的《长恨歌》、张爱玲《沉香屑.第一香炉》《沉香屑.第二香炉》《怨女》、《金锁记》、《倾城之恋》、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黑骏马》、池莉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莫言的《红高粱》、鸳鸯蝴蝶派里的一本言情,忘记了名字。韩少功《爸爸爸》、阿城《棋王》、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青春万岁》、铁凝《哦,香雪》王朔《动物凶猛》《我是你爸爸》《许爷》《过把瘾就死》《看上去很美》、刘震云《一地鸡毛》部分《叶兆言文集》、钱钟书《围城》老舍文集,包括《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林语堂《京华烟云》、《沈从文自传》、《三毛文集》、还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除此之外还读了一些诗歌,比如食指 、舒婷、 席慕容 、北岛、 艾青。喜欢北岛的“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里面的很多是我不会背,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我很认真的做了笔记,到现在却几乎不记得了。
专业课方面,王力《古代汉语》、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还有一些文选。
《学记》是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老师说谁会背就给优,那么,很显然,为了优我就把它搞定了。看了一遍《论语》。《孙子兵法》那一年寒假我特意下载了一个mp3版的准备回家听,可是只是听了部分,哎,学业不精啊。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内容较少,专门把它抄在了一个本子上,以备不时之需。
对文字学方面很感兴趣。许慎的《说文解字》只看了一点点。姚孝遂的《甲骨文论文合集》《许慎与说文解字》、叶蜚声 徐通锵的《语言学概论》。这些都是当年考研时所研究的书籍,还结果相关的其他书籍,可是记不起来了。
似乎是大二那年暑假时将《世说新语》看完了,并且还做了笔记。
王力《诗词格律》,我看的很仔细,很认真,也是和我们侯云龙老师相关,喜欢他的课,喜欢课下去读他介绍的书,没有他开这门课,我想我自己肯定是一点也看不明白的。
也曾经看过有关解读《周易》的书,可是却是一知半解,最近在看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却仍然是不大通。
后来,大四了,要找工作了,各种讲课,同时学校也开设了语文课程教学论等课程,于是开始关注教学理论。李镇西《李镇西教育演讲录》《李镇西教育随笔选》,于漪等一些老师们的讲课记录。
外国文学
外国的文学,我认为,很多是从英语直接翻译为汉语,还有的从英语转译德语,再转译其他语言,最后在译为汉语,在这译的过程中,很多原滋原味的东西慢慢消失了,所以我看的就很没意思,看不下去,比如《复活》,因此我看的外国的就很少。不过如果能看懂原文,大可以去看原文,我就借了一本书是欧·亨利短片小说,英文版的。
还读过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荣格心理学入门》。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很薄的一本书,读完了发出了六个字的感叹“看不懂,神经病”,那是我刚读完从书馆出来下楼地的时候说的。《茶花女》是友人推荐的MP3,那一个暑假都一直在听。还有《福尔摩斯探案集》《复活》《被欺凌与被侮辱的》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卡斯特桥市长》。尼采《瞧,这个人》《上帝死了》。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偶尔会去新闻系报室读《南方周末》,现在手机里还下载了《南方周末》,平时我也会去读的。
工作之后
好多书还没有读完,我们就匆匆地被时间“赶”出了学校,2011年北方还是一切逐渐消融之时,而广东则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来到了我现在所在的高中,做着兼职的工作,拿着全职的钱,工作很轻松,我不得不为自己着想了。
我坚持着我的爱好,第一、写毛笔字,尽我最大的努力,去练好字,写好字。
第二、还是读书。刚刚参加工作,还没有到一年,期间,我读了这些书。
万玮的《班主任兵法》、张文质的《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朱永新的《窦桂梅老师讲课实录》《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正因为我读了朱永新老师的书,知道了教育在线,进而就知道了网络教育课堂。
钱理群的《我的教师梦》,令我心潮澎湃,知道了钱老先生研究鲁迅也很厉害。还有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回头想想之前读书之路,只是在凭着一种执着或者爱好,却并不曾写什么,反思什么,以致于造成我的读书相对于自己来说“广”而不深,只可惜我的读书,只有少量的笔记,这是我最大的缺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