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也算是一枚吃货了。前几日,我终于吃到了因为疫情一直没有营业的一家老弄堂馆子里做的炸猪排,就在云南南路上。然后那种久违的快感,真的赛过任何米其林的牛排。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20628/99e5a5392393a648.jpg)
突然我就有了灵感,这炸猪排其实和人生,颇有几分相似之处,您不妨权当是一段心灵鸡汤,拿来体味体味。
1 料酒、姜蒜一腌制,早就没了“原味”
首先猪排会被各种去腥的调料“蹂躏”一番,所谓“腥味”,其实也恰恰是最原始的味道。
我们的人生,也是类似,常常有亲戚的小孩和我抱怨,说离开了学校开始工作,好像真的就如那个词“社畜”一般,觉得身上要么是铜臭味,要么是拿腔拿调,早就失去了原来属于自己的爱好、个性。
能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还能留有一丝“本味”,你要么就是真的天真,要么就是家财万贯使你不需要和社会有太多接触,要么,你是那少数一部分真正有机会也有能力坚持自我的人。
2 厚厚的面包糠、浓浓的蛋液安排上!
要做好炸猪排,下一步的工夫全在这“外皮”上,一般至少面包糠、蛋液要裹一遍,地道的至少要三轮。
而人呢,也要靠一张皮,这张皮,是你的衣服、你的手表、你的豪车、甚至包括你的秘书……
这皮越敦实,越厚重,别人越难看透你,有些人,你一眼就能望到底,而有的人,你就是凑到跟前,都看不透。
3 舍得下油
油锅要热,还要舍得放,至少要半锅油,才称得上是“炸”,不然,只能算是煎猪排。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断舍离三个字不可少,懂得放下一些东西,才是你收获的开始。而在油锅里千锤百炼,才有可能把原本黯淡的表皮成就最上等的成色。
4 上面炸至金黄,就可以出锅了?
世事往往难料。炸到正面已经是诱人的金黄色了,你想要翻面?不好意思,别着急,别急着秀自己,殊不知,可能你火候还没有到,内里都还是生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见过一些朋友,考上了985名校,却就此不再努力,然后找了个平庸的工作;还有些呢,进入了外人打破头想进去的名企,然后整日和同事下班酒吧厮混,却不知道同事平时加班的时间是他的双倍,人家不断升值加薪,他却依旧是个底层小职员。
永远不要自以为是,没有到那个份上、那个阶段,就不要高调地展示什么,你不过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而已。
5 复炸很重要
马云说过,阿里人总是很懂得“复盘”。这炸猪排也是如此,高手往往是要复炸的,目的有两点,一个是巩固熟度,另一个是让猪肉吃进的油再通过高温炸制,让它吐出来。
这些油就是杂质。我们要学会复盘,看上去可能这个猪排已经做好了,但是此时吃一口,满嘴是油,还不到位,必须把杂质排净,认真巩固,把它做扎实做到位,这样才能避免“豆腐渣工程”。
6 调料的门道
最终,一块金黄色的,外皮酥脆,内里一咬,能爆汁的精品猪排,终于呈现在眼前了。
但是这样就能吃了吗?别急,你缺了点睛之笔:酱料。
而这个酱料很有意思,上海人喜欢辣酱油、靠南一点喜欢酸甜口的番茄酱、四川人民当然喜欢辣椒面,而日本人呢?更讲究,专门有“猪排酱”。
同样一块猪排,蘸上不同的调料,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口感。
就像我们的人生,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但总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可能性,当我们和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业、不同的地域关联在一起,我们就成为了并不纯粹的个体,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之味。
聊到这里,嘴馋了没?赶紧打开app,叫上一份离家最近的炸猪排778!
一面煎至金黄,要翻身了?殊不知是另一面被煎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