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妈妈的悔过书》,我默默的写了封忏悔书给女儿。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你饿,有一种伤害,叫都是为你好……教育专业毕业的我,多年教育行业从业经验的我,依然摆脱不了教育孩子的痛苦。
优秀的老师,干练的校长,孩子这一生都会一路优秀吗?不一定的,比如这本书作者的儿女,他们在高中相继选择了退学。我们都做错了……
改变自己便是神,妄想改变别人便成了神经病。最糟糕的家长,就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炫耀品,而优秀的父母,是让自己活成孩子的骄傲与自豪,与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不如让自己先成龙成凤,然后让孩子以父母为荣。作者李柳南的心态就是我们很多家长的心态,之所以对孩子教育有过度的狂热——除了对孩子未来的焦虑外,更把我们的梦想加诸于孩子身上。作者与孩子出现亲子问题,她便开始反思自己,提到当她还是学生时,因为家庭的经济条件迫使她选择了教育大学,而当时的老师也对他们说这是他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意思是因为穷才选择的,这也引起了作者的耻辱心,就这样作者用几近退学的状态完成了学业,她说如果当年的老师是用另一句来欢迎她们,比如你们来到的是最好的教育学校,你们将成长为最优秀的教育者这样能引起荣誉感的话,或许她会对待学业更积极。这样的反思,使他认识到她把自己的梦想加注在了孩子的身上,希望在孩子身上弥补自己的缺憾。孩子是我们向人炫耀的战利品、是我们给自己加持的桂冠。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孩子对她来说,每天必须一直向着她既定方向前进,不得懈怠。对待儿女,这位名校校长妈妈说得最多的话就是:
作业做了吗?
日记写了吗?
书念完了吗?
考试考得好吗?
这些话语,无一例外,都带着催促、指示、控制的意味,而这些话,也把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对妈妈的信赖也消磨殆尽。她反思到自己一直是在监督而不是陪伴,她重视了孩子的学习成绩重视了工作却忽略了培养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想想,我何尝不是这样。同样的话同样的想法使原本心灵自由的孩子被我教育的像笼子里的小鸟一般,没有自由,原本的笑容可掬成了现在的一脸严肃……
高中相继退学的一双儿女开始打游戏度日,并且和她争执不断,以致于作者几番身体抱恙住院。她发现儿子还愿意跟她争吵,还没有成为完全听从父母、没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乖孩子”,还懂得反抗,这是孩子生命力还没有完全消失殆尽的信号,这给了她重新去修复亲子关系,修改孩子人生的机会。于是她开始四处学习并做出改变。每天对归家的孩子这样说到:“今天都乖乖的去上学了,没有受伤也没有做坏事,感谢你能平安回家,感谢你今天很健康,感谢你来当我的儿子还有女儿。”看到这几句话,我觉得我也是需要的,我默默的把这几句话抄了下来…我想说这真的是一句非常有效的魔咒!有利于我们跟孩子培养亲密关系。我愿同作者一样去学习,去做出改变,也愿女儿的心灵能如昔日那般自由,即使旁人诺诺不语,但她依然有勇气并不失笑容和礼貌的说出皇帝并没有穿新装。
作者通过学习后接触到“教练式”辅导,告诉我们要做教练型父母——通过提问,去启发孩子,让孩子去发现自己的目标,自己去思考如何达成目标,然后,这些自己的思考,最终变成孩子自己行动的源动力。那么,什么是教练式父母呢?
让孩子说话的父母;
能从容听孩子说话半小时以上的父母;
当孩子说话时,能注视着孩子表示赞同的父母......
这样的父母就是“教练型父母”。
这样的父母,总会试图理解孩子的内心,他们会习惯性问孩子:
你喜欢的朋友是谁?
今天学校有什么好玩的事?
你的梦想是什么?
她们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发现自己,自我主导,通过提问,让孩子去思考,去找到自己的优势,建立自信。自信与学习能力是可以迁徙的,孩子可以把某一领域的成功体验移植到其他的领域,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关于如何重新培养起孩子的信心,作者给出的切实可行的建议是“设置愿望墙”,哪怕哪一天计算题没有出错,哪怕他能独立地背一首诗……将愿望墙挂在墙上,注明具体的事件,达到一个愿望,贴上一颗星星。这些一颗一颗的星星,最终会成为照亮孩子前行的灯塔。书中说到的以色列学校成绩单上的评语,也颇值得我们借鉴:
成绩前段学生的成绩单上写着:这位学生非常擅长三位数乘以三位数;
中段的学生评语是:非常擅长二位数乘以二位数;
成绩较落后的学生评语则是:非常擅长个位数乘以个位数。
我想好的教育,应该是帮孩子找出自己擅长的地方并给予称赞,适当提升孩子不擅长的部分。
提到如何达成目标时,她没有做过多的说明,而用了《呆伯特大未来》里面的一句话:“一天写50遍自己的目标,持续五十年就会实现!”简单明了,又有趣,能坚持50年的目标,一定是内心深处真正的目标。
做出改变后,作者蜕变成“肯定、支持、尊重、赞美”的教练式辅导的父母,那孩子怎样了呢?她的女儿顺利从美国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毕业;儿子尽管也有曲折,但一直从事他喜欢的文艺创作,想要成为作家,过得平静而充实。作者问儿子是否能用写作养活自己时,儿子回答她:“至少到生命结束之前,这个当下还有什么事情值得我心动。”相对生命的广度,深度也许更值得我们付出自己的专注。
孩子是第一次当我们的孩子,我们也是第一次当孩子的父母,天下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犯错没关系,重要的是改过并得到成长。让我们相信孩子会成为我们希望的样子,甚至比我们想象的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