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本文不针对电影本身!
4月24日0点,《复仇者联盟4》在中国首映,一时之间,似乎我朋友圈的所有人都早早买好了电影票,等着上映这天到来,蜂拥进电影院去看首映场。
抢《复仇者联盟4》首映票一时间变成了一种风潮,至4月22日,《复联4》的预售票房已经达到了5.8亿元,而早在一周前,上海某影院 iMax首映场的票价就已经被炒到了四百多一张。
4月18日深夜,国家电影局发文要求整治《复联4》服务费过高的问题,进行票价巡检,服务费过高的影院,将被限制下载《复联4》密钥。
4月19日深夜,人民日报官博发表评论:收获票房不是收割韭菜,光影世界的门槛不能被任性抬高。
· 正 · 文 · 来 · 啦 ·
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去看《复联4》,以至于形成了一种现象级行为?
不可否认的是,早早就买好了票准备去看《复联4》的大部分人确实都是漫威的粉丝,保守估计,漫威在中国起码有1亿的粉丝。
但抢票的所有人,难道都是漫威的忠实粉丝吗?
不太可能,一旦某件事情变成了一种现象级行为时,这其中缘由不仅仅是粉丝推动。
看《复联4》首映场已然变成了一种变相的“网红打卡”行为,每个人都想趁着热度去跟风一波。
也许你并不是漫威的忠实粉丝,甚至从没有看过《钢铁侠》、《雷神》等系列影片,但你看到身边许多人都在抢《复联4》的首映电影票,你感到很好奇,这时,正好一个好友邀请你一起去看《复联4》,为了能在朋友圈打卡,你也加入了这个“赶潮流”抢票大军······
为什么看电影也能变成一种潮流?
和“喜茶”类似,《复联4》首映场的电影票也具备稀缺性这个特点,甚至更甚于前者。
在“喜茶”大火的时候,人们争相购买,许多人排队一两个小时,只为在拿到奶茶的那一刻拍照打卡。
而在看《复联4》这件事上也一样,不少人之前并没有看过漫威电影,却为了能在朋友圈“打卡”,盲目跟风抢票,最终导致票价虚高、电影局叫停的情况出现。
这样一场“抢票热潮”,是谁的手在背后暗暗推动着消费者呢?
前有“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的情怀营销,贺岁片《美人鱼》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首;
今有“《复联4》首映打卡,防止被剧透”的抢票风潮,多次突破预售票房历史记录。
“情怀+饥饿营销”模式促成了一场又一场的电影消费狂欢,这样的现象不止在电影市场里常见,在整个中国市场中也已经盛行多年。
每年“双十一”电商购物节,消费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仿佛这一天如果不买点什么,就对不起自己这一年的努力;
各种“网红打卡地”在节假日被挤爆,景点门票价格翻了几番,尽管如此,人流量也不见减少;
凭着“网红标签”,一碗泡面也能要价几十块,只因为这是一种“潮流”。
但仅凭着热度,这些现象又能维持多久呢?
昔日国际网红“撒盐哥”的牛排店曾红极一时,无数人花费重金只为吃到“撒盐哥”亲自撒盐过的牛排,连小李子都曾慕名参观过这家牛排店。
而如今,随着热度散去,牛排店面临着倒闭的窘境。
所以说,作为一名理智的消费者,我们不应盲目跟风消费,不然一不小心,就跳入了商家的圈套,被动缴纳了“智商税”。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冲动消费负责,当然,这种消费值或者不值,只在于你自己心里的那杆“秤”。
如果你是一个漫威的忠实粉丝,一张首映票无论多贵,在你心里,这个票价都是值得的;
但如果你只是为了“打卡”,你应该先衡量一下,它是否值得你付出的代价。
在消费主义的洪流中,保持冷静是最好的态度。
再次申明,本文无关电影本身,只是借此现象抒发感想。
毕竟,我也没有抢到首映票啊~【手动狗头】
我是言失,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言失影评”,我将带你站在电影的角度上看这个世界。
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让我知道你在看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