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前517年的一天,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突然传来。
事情的起因是鲁国权贵济平子与大臣郈昭伯的一场游戏,二人在斗鸡时相互舞弊,引发矛盾。郈昭伯向国军告状,鲁昭公想借此削弱季平子的势力,派兵攻打,季平子联合鲁国另外两大贵族,孟孙氏,叔孙氏反攻。鲁昭公战败被迫逃亡齐国避难。季平子宣布,鲁国大权由自己接管,所有人都保持着沉默。
“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的怒吼响彻云霄,面对这场僭越犯上的军事政变,孔子无无比惊愕。
他看着刽子手的屠刀落在无辜人的脖子上,鲜血染红半边天际。。
孔子在城墙边号啕大哭,涕泪横流,他的额头一次次撞击城墙,然而城墙也只有沉默!
他的愤怒没有带来任何改变。亲眼目睹鲁国国土上的礼崩乐坏,孔子的内心如受千钧重锤。
他一直坚定的信奉和传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念。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本分。
而鲁国刚刚发生的一切分明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礼在何处?仁又在何处?这个世界还会变好吗
孔子仰天长叹,他的理想,如同一个大大的肥皂泡,有着七彩的颜色,然而只要一丝风,一根刺,就破灭了。
孔子追随鲁昭公来到齐国,当时齐景公问政孔子,孔子一语中的说出了齐国的现状“奢侈浪费”。齐景公十分看重孔子,准备封地尼溪,启用孔子。但是齐国的执政大臣,老政治家宴婴是不赞成孔子的那一套礼数的孔子的思想并未受到重视。
几年后,他重新回到鲁国。齐国明知孔子有才华,却不重用孔子,又担心他被鲁国重用,鲁国强过齐国,于是又有了秘密的外交手段。
后来,孔子周游列国,一直不被重用,其实是自己不用孔子,更不能让别人用孔子,因为孔子的才华谋略,实在是太过耀眼。孔子的政治理想被淹没在人性的弱点里。
公元前510年那个曾经赠送马车随从成全孔子去见老子的鲁昭公死在流亡的上。
这一年孔子42岁。大时代里的个人命运总是由不得自己做主,包括天子在内。历史正在走向下一个路口。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返,诸侯国雄风四起,各据一方。为了土地、财富和权利,相互间攻伐不断。先后有五个诸侯国依次称霸,争斗愈演愈烈,距离孔子想要的礼乐复兴却愈行愈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