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山下给财神爷唱戏。昨晚是周末,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戏场周围灯光闪烁,排满了各种摆摊的。其中文化馆前面的广场上有两老者在爆米花。
一衣着整齐的老者在前面出售,他面前摆了一个小桌子,上面整齐的放着已经爆好的,装在塑料袋里的小麦花和大米花,后面的爆锅里正在加热玉米。我来到后面,另一老者正在往炉子里加碳,火势凶猛。而爆锅在火炉上自动转动。我才发现,此时的爆米花的装备已经半自动化。旁边有一个大电瓶,带起了一个灯,一个电鼓风,还有自动转锅机。转了一会,老者一看时间,就把爆锅提起,转了九十度,前端伸进一个橡皮圈,像皮圈上有一个小孔,刚好露出爆锅上的机关。然后一脚踩住,一手用钢管把机关一撬,“嘭”的一声,火光四射,橡皮圈的前端一股白气喷出,爆好的米花全部冲进橡皮圈前面的网袋里。一看都是专业设备。所以老者操作的气定神闲。
看着这一幕,自然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农村爆米花的情景。多可喜,亦多可乐。
冬日午饭过后,暖阳高照,村子里老少集于村子中央的小广场,老一点的靠着北墙而坐,年轻的圪蹴着,一溜排开,抽着旱烟,拨着麻线,天南地北的海侃。此时太阳也好像慵懒了许多,陪着农人静享闲暇时光。
突然,眼尖的看见了一个外村人,便说,某某村的谁可到曹庄里来了。大家便一齐朝东看,只见一个人担着东西,从巷子里过来了。到广场中央,卸下担,一看,是爆米花的。担子一头是爆米花的炉子,一头是爆米花锅加一个尼龙袋子。
立马就有人问:“好着呢么?”
“好着呢。闲着,出来挣两包盐。”爆米花的师傅笑着说。
又一个妇人看出是自家亲戚,掐着麦秆,上前说到:“他老哥,可走屋里走,喝着吃上些了着。”
“不了,妗子。来的时候吃了,藏要动弹呢。”
说着便开始准备。他先把炉子放好,把爆米花锅立在旁边。爆米花最神奇的就是这个锅。然后又从袋子里取出一个小板凳,一个手摇鼓风,一小截钢管,一个小碳铲。接着把鼓风按在火炉上。吆喝着走到巷子里随便在谁家的草垛上撕下一把麦草,拿过来开始生火。他点燃麦草,放到炉箅上,然后迅速从袋子里铲出一点碳,放在麦草上。摇动鼓风,一股浓烟从炉子喷起。随着烟尽,红色的火苗窜出。
此时,早有顽皮的孩子闹着母亲端了一大铁碗玉米等候了
师傅说:“光拿玉米不行,再取碳去。”
女主人说:“还要碳呢吗?”
师傅说:“要!”
那小孩猴急的跑回去,提了一小袋碳来了。
师傅把爆米花锅放在炉子的架子上,在火上转动两下,然后取下来,直立,打开厚厚的盖子,装进去多半搪瓷缸子玉米。在脚下捏一点黄绵土,放在扣住盖子的机关上,扣住机关,提起来再横放炉子上的架子上。随手抓两把小孩提来的碳添在锅的两边。炉子又开始冒黑烟。
又对女主人说:“我那个袋子有点破,怕到时候装不了玉米花,你家有新的麻袋或者口袋吗?拿一个。这样玉米花就全崩到里面,还干净。”
女主人就说:“你啥也没有,还崩米花!”
师傅说:“你不嫌袋子破,就能行。”女主人一看脏兮兮的又破了几个洞的袋子,一脸鄙弃,就打算回去取新的麻袋。
立刻就有围观的人劝说:“不能拿新麻袋。那锅烧热,一炸,起火呢。”
师傅说:“不拿麻袋了,背篼也能行。”女主人一听乐了,背篼方便。不几分钟背篼就背来了。
师傅一看万事具备,点起一棒旱烟,歪着头,左手猛摇鼓风,右手慢慢的转动爆米花锅。一阵黑烟过后,红色的火苗从锅底左右窜出,短粗而有力,迅速包围了黑锅。师傅转动的速度也快了一点。
爆锅前面有一个小小的压力表,里面指针随着转动左右乱摆。
有好事者就问:“你这个压力表怎么这样?”“完了。”师傅歪着头说。
“那怎么看压力?”
“这就要靠经验了。”师傅满不在乎的说道。
此时,周围已经围了好多孩子。山村闭塞,来一个陌生人就能引发大家的关注,何况还是一个爆米花的。
师傅不停的提示,锅前面不要站,危险,但是刚一个孩子离开,又一个补上来了。
大概烧了有十分钟左右,师傅不摇鼓风了。红色的火苗立马变得瘦长,没了精神,在锅底东倒西歪。但是右手转的更快了。一面让女主人把背篼放好,一面让孩子往远走。他神色凝重,屏住呼吸,像打仗冲锋一样,迅速地一手在摇把上提起锅,一手拿着那半截钢管,一步走到背篼跟前。把爆锅口朝背篼底部,放平,一只脚踩在锅上,用钢管套住锅口摸了黄土的机关,用力一撬,只听“嘭”的一声巨响,背篼底部一股白气冲的尘土飞扬。玉米花从背篼口喷出,四下里乱溅。早已等候的孩子们一窝蜂扑上去,把背篼外面的玉米花一抢而光,然后嘻嘻着,满意的吃开了。有的沾了土,“噗噗”吹一下,也吃了。
此时女主人一看,偌大的背篼底,只有稀稀疏疏几个玉米花,就开始抱怨,:“你看,那么多玉米,就崩这几个玉米花!”师傅边收拾锅,边说:“让你拿个口袋,你舍不得。就只能这样了。”
师傅把锅又安好,火架好,看着吃着玉米花又围过来的孩子们骂开了:“把你这些坏怂,想吃,回去端玉米去!”孩子们依旧嘻嘻。没人理会。又虎视眈眈下一锅。
就这样,不断地“嘭”,不断地喷出白气夹杂尘土,孩子们不断地欢呼抢吃玉米花,直到太阳西斜。师傅也手忙脚乱,古铜色的脸上几道黑炭印。
那时,人们种玉米主要是为了养牲口,偶尔也磨一点玉米面,冬天吃一顿散饭。而爆玉米花就不一样。颗粒饱满的玉米粒在圆形的爆锅里经过碳火的加持,再经由那一声巨响的迎接,完成了华丽转身。由金黄坚硬变成了白色酥脆,宛如一朵朵小棉花,倘若再加一点糖精,就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而今,时过境迁,各种美食充斥,爆米花的过程自动化,而且不止爆玉米,还有爆大米,爆小麦。人们路过,只是将其作为一种休闲食品,全然不关注爆的过程。有几人会懂得,在曾经封闭的山村,爆米花也是一种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