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散文想法
对于“刻意模仿”的思考:怎样让知识“穿过”你的身体

对于“刻意模仿”的思考:怎样让知识“穿过”你的身体

作者: 灿亮 | 来源:发表于2020-10-27 16:32 被阅读0次

                        1

                    创造由模仿开始

所谓“学习”的语源来自“模仿”,因为开始做一件事情,首先我们就会模仿自己相信的做法,这也是认识世界的开始。

可能这是“历史”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所在,我们现在的那些智慧、道德、真理,都是祖先传承下来,并被我们所习得的。

而且,我们想要模仿的这件事,本身也充满了乐趣,至此,我有了一个新的发现。

优秀的人总是善于找到自己想要模仿的东西,事实上,在模仿的过程中会迸发独创性的东西。

比如:美国的国父富兰克林就是通过阅读《旁观者》才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富兰克林想了一个好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他会挑几篇文章,做了一些简短的笔记,然后把它们放在一边。

几天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观点复述出来,与原文比对。有时候他还故意打乱笔记的顺序,以自己的逻辑把文章组合起来。

他还将很多文章改成诗歌,借以扩充他的词汇量,因为这样他就必须绞尽脑汁地去想一些词意相同但发音、重音不同的词语以符合韵律。

几天之后,他再把诗改回文章,并与原文比较,如果发现有错误的地方,就马上改正。但有时也在某些次要的细节上,有幸改进了原文的论述方法或是语言,自己乐在其中。

通过这种练习,他不仅成为了北美殖民地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

他还自学并借鉴了艾迪生和斯蒂尔的写作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风趣幽默、亲切近人,虽失之文藻,但明晰直白。

所以,从富兰克林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写作、阅读或是工作,当你找到可模仿的对象后,要做的就是一个劲儿地模仿。

当你的刻意模仿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自己独有的魅力也会展现出来,这是不同于他人的独特存在。

这个过程自然会有独属于你自己的思考出现,当你将习得的思想与自己思想融合的过程,就是新思想的诞生,不是吗?

沉下心来模仿是任何初学者必经之路。

                          2

                  刻意模仿与独特创意

学习别人已经掌握的东西非常重要,毕竟模仿是我们最早的老师。

并且循规蹈矩的模仿能教我们许多东西,比如行走、系鞋带和说话等等。

但是,现代社会却一直把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中,能展现个性与独特性视为重中之重,我们也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

比如,我们在学习他人的经验或是书本的知识时,老师或长辈可能会告诉你,看书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而不是照本宣科式的汲取知识、运用知识。

我是赞同这样的想法的,我听过一个关于学习和模仿间区别的故事。

有一个人非常欣喜跟朋友说:“我买到一本好书,实在是太值了!”

朋友淡然说:“一本书而已,这有什么可高兴的?你只要花不到50元买一本书,难道你就能知道别人花一辈子才搞懂的道理吗?”

我想这是许多爱阅读的人常有的心理,每次看到一本好书时,就迫不及待的想要买回来看,可能看了一两遍后就扔在一边,自认为已经知道了书中的知识。

你是真的知道了吗?

你能说出一些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内容,那就代表你看懂了这本书吗?

在进一步说,即使你知道了、也看懂了书中的知识,你就真能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吗?

学习和盲目模仿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更为重要的是明白与做到之间更是天壤之别。

原样照搬和模仿他人做的事情,从学习技术的层面来讲,也许是有益的。

但是,创造性、艺术是模仿不来的,艺术就是创新,是做他人从未做过的事情。

当你通过模仿学习了基础的方法后,只要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就好,这样才能做出独特的东西,真正的创作者也必须这样。

从刻意模仿到独有创意,这才是塑造独特自己的必经之路。

                          3

          怎样提升你的感知和创造力?

第一个是对万事万物具有好奇心。

拥有与众不同的“充满激情、天真烂漫、时而有点钻牛角尖的好奇心”。

第二个是细致入微地观察。

比如,你看到蜻蜓盘旋在水面,就仔细观察它们的翅膀如何交替运动,看到水流入碗里就研究涡旋如何形成。

观察的方法:逐一查看每个细节,他用看书来打比方,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去看,放眼看一整页并没有意义。

并把自己通过观察收集到的素材和想法,全都写到笔记本中。

第三个是尽情异想天开

尝试开始更加细心地去观察以前忽略的东西。

比如,观察阳光如何照在窗帘上,和人一起吃晚饭时,试着揣摩客人的肢体动作和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就像要把这一切都画下来那样。

这些的尝试可以让人过上一种更有创造力、在精神上更富足的生活。

最后的话:

成长的旅途中,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向外学习,当我们看到别人身上有突出的能力,很可能会暗自模仿。

但是,知识没有穿过你的身体是不属于你。

有一句话叫,“输出就是最好的输入”。

那我是如何做得呢?

我将学习阅读的知识,经过自己思考、观察和感悟,通过不断地输出、输出、输出,形成新的知识内容。

这个“持续输出”的过程,能让你把一个个知识点“吃透”,并与实践相结合,夯实属于你的新知。

文章作者简介:灿亮,静坐冥想师,心理咨询师,终身学习践行者。

相关文章

  • 对于“刻意模仿”的思考:怎样让知识“穿过”你的身体

    1 创造由模仿开始 所谓“学习”的语源来自“模仿”,因为开始做一件...

  • 让知识穿过你的身体

    都说知识就是力量,如果这个知识真的对你有用,那你一定是做了两件事。 第一,你尝试了对听到的东西做了自己的思考; 第...

  • 让知识穿过你的身体

    我们一直在说一句话,叫:“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呀?很多人就在问,听了这些知识真的有用...

  • 让知识穿过身体

    最近老是听说“让知识穿过身体”,这是什么感觉呢? 今天在看得到武志红专栏的时候,看到一段“被触动,...

  • 让知识穿过身体

    上周末,看了得到的一场直播,关于得到大学开学典礼,其实全程都是演讲,每个都是精品,但我感觉收获最大的还是出场最后的...

  • 复盘:「得到」吴军:巴菲特午餐到底都聊了什么?(1)

    一、你是怎样巩固所学知识的? 所谓的深入思考其实并不难,不断的去复盘学习过的知识,加深你对于知识的理解,你...

  • 让恐惧穿过身体

    汇报工作,领导颇不满意。其实各种原因复杂,远超我们控制范围。 沙发上,自己强颜欢笑,不断在内心重复一句话。恐惧...

  • 听课笔录-我听过的三条最好的建议

    听课笔录- 我听过的三条最好的建议 第一部分 让知识穿过你的身体。 如果某个知识对你有用,你一定是做了2件事情。 ...

  • 让知识过脑子

    思考: 怎样提高学习效率? 让知识过脑子。 怎样让知识过脑子? 学习完一个知识点之后,要尝试着取数负数或者写下来对...

  • 让Why思维穿过身体

    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从“为什么”开始》,作者西蒙·斯涅克,是Sinek Partners 营销顾问公司创办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于“刻意模仿”的思考:怎样让知识“穿过”你的身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ih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