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99天】Day36
最近回家一趟,家里老人居然主动夸讲我的自觉性和爱学习。我也感觉自己慢慢进入一种生活状态。我每天要读书,写一篇文章,要排版好然后发步,我要进行2小时的健身,还要完成工作任务,还要学习画画··· ···
作为一个上班族,我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来做这些事情呢?
在外出差过程中怎样同时保持这些呢?
那就是自律。
可是根据科学家研究,人类行为只有5%是受自我意识支配的,95%是自动反应或应激反应。
其实,自律不能仅仅靠意志力来实现,就像我们之前所说,会枯竭甚至有负面影响。更多的是转换成好的习惯,通过列计划,养成一定的仪式习惯。把每天的行为调整为自动模式。
因为人在困难面前,容易退回到旧日的生存习惯,也会选择做一些简单不用耗费精力的事情。列计划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固定的模式,在我们有压力和困难的时候可以克服压力,保持继续。既可以确保将精力最大化的储存在当下任务上;还能还能减少自己主观意愿对行为的影响;最后我们还能将价值观和目标感有效的转化为行动,通过日常活动展示我们最看重的事物。
读了很多的书籍之后,总能发现,高效的成功人士都会做提前做计划,他们合理的分配时间和精力。在消耗和恢复之间建立平衡体系。
关于建立自己的仪式习惯,作者介绍了一些小诀窍:
1.建立属于自己的“战前准备程序”,比如深呼吸、喝水等等。然后在内心对即将要做的事情进行预演。
2.固定时间安排,比如,将上午8:30点-11:00点固定为阅读写作时间,晚上20:00固定为健身时间。在这些时间段内严格控制,舍弃其他影响。专注于这件事上。
3.具体化安排内容,比如阅读写作可列为读P185-202对仪式习惯进行理解和分析,输出至少500字的笔记。
我一般都会把琐碎的动作变成仪式习惯,有了这个,每天早起都不会纠结自己想要做什么,而是自觉的照着清单执行,一段时间之后,便能自觉的执行。不仅不慌不忙的完成重要任务,也能在一天结束时满满的成就感。
当然在实施仪式习惯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各种意外,作者列举了一些注意事项:
1.困难越大仪式就应该越严格
主动性和自律性比我们想象中好更加稀缺,如果每天的琐事不断增加,我们更应该严格执行仪式习惯,保持充分的自律,充分利用好时间,才能空余出很多闲暇时间来做其他的事情。
2.适时更新仪式内容,保持新鲜感
健康的仪式习惯需要能够跨越过去的舒适感和未来的挑战之间,一味的坚持做相同的事情,不仅会变得无趣也会降低我们的热情和产出能力。就像健身训练,总是以相同的方式训练同一个部位,力量不仅不会发展,人也会因枯燥而失去兴趣。
3.精准化和具体化
人都是懒惰的,很多情况下,思考的越少。越能更快的进入状态。
4.建立奖励仪式
记录自己的仪式习惯,并给自己一定的期限,在第一阶段结束之时,可以给自己建立奖励机制,能更好地调动积极性。
5.周期循环
在建立“做某件事”的仪式习惯时,至少要保持30-60天的周期。一定的周期循环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将仪式习惯转化为自动的反应体系。
6.启动正面积极的引导方式
当我们克制自己“不做某件事”的仪式习惯时,可以转换思维,用“如果…就…”的正面思维提醒自己。比如:减肥期间:如果我想吃甜点,就去吃一片水果。专注于要做的事情上面,
7.循序渐进
不要妄想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每次把精力放在一个重大改变上,每次都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
8.定期自省
想法简单,做法难,想要坚持更难。对于仪式习惯。最好能进行定期的自查,可以帮助看到个人预想和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
总结:
不用浪费时间去思考和选择,把决定要做的事情,变成自己的仪式习惯,让行为自发生。这才是最有效最长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