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67)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06:38 被阅读13次

       卷二(一七)

       余画《随园雅集图》,三十年来,当代名流题者满矣,惟少闺秀一门。慕漪香夫人之才,知在吴门,修札索题,自觉冒昧。乃寄未五日,而夫人亦书来,命题《采芝小照》。千里外,不谋而合,业已奇矣!余临《采芝图》副本,到苏州,告知夫人,而夫人亦将《雅集图》临本见示,彼此大笑。乃作诗以告秋帆先生曰:“白发朱颜路几重?英雄所见竟相同。不图刘尹衰颓日,得见夫人林下风。”

        周月尊,字漪香,长洲人。清朝毕沅侧室。酷嗜文墨,礼贤下士。

        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历史上作为苏州的别称之一,为春秋吴国 故地,故称。 宋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词:“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 清侯方域《司成公家传》:“初,文相国震孟为吴门孝廉,年五十馀,老矣。” 沉砺《吴中杂咏》之一:“要离冢外五人冢,犹占吴门侠气多。”

       毕沅,清代官员、学者。字纕蘅,亦字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1785)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1796)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毕沅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

       刘惔(生卒年不详),一作刘恢,字真长,沛国相县(今安徽省宿州朱仙庄镇)人。东晋著名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刘惔出身世宦家庭。少时便为王导所赏识,时人比之为荀粲,后娶晋明帝庐陵公主。刘惔被视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是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职,故后世称其为“刘尹”,于三十六岁时去世,获赠前将军。袁宏在《名士传》中称其为“永和名士”,《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一。有文集二卷,已佚。

       林下之风,汉语成语,一般是指有才干,有才华,有诗韵,有风度,巾帼不让须眉然又具女性之柔美的奇女子。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谢道韫】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英雄同见多,文人惜惺惺,这是思想境界基本相同的结果。然而,在倡导“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社会,能够与袁枚互相唱和的女子,实在是凤毛麟角。周月鼎的《偶成》诗:“家如夜月圆时少,人似秋云散处多。” 咏《水仙》:“影疑浮夜月,香不隔帘栊。”格调的确不俗。

相关文章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随园诗话》(67)

    卷二(一七) 余画《随园雅集图》,三十年来,当代名流题者满矣,惟少闺秀一门。慕漪香夫人之才,知在吴门,修...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硬读《随园诗话》(9)

    六 《随园诗话》原文: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

  • 硬读《随园诗话》(3)

    卷一 一(上)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

  • 硬读《随园诗话》(2)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袁枚(1716-179...

  • 硬读《随园诗话》(5)

    二 《随园诗话》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

  • 硬读《随园诗话》(4)

    卷一 一(下) 《随园诗话》原文: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

  • 硬读《随园诗话》(7)

    四 《随园诗话》原文: 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

  • 硬读《随园诗话》(6)

    三 《随园诗话》原文 前明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于诗亦然。当其盛时,高、杨、张、徐,各自成家,毫无门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6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qa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