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最纯粹的浸酒,是果酒。
果酒是个庞大的家族。严谨来说,葡萄酒,甚至白兰地都是果酒。葡萄酒是果子发酵而得,白兰地则是葡萄酒蒸馏而得。而我认为最好的果酒,是浸酒。
广西玉林的狗肉节天下皆知,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每年的夏至当日,玉林、容县、北流,甚至陆川一带,家家户户大口吃狗肉的同时,还大碗地喝酒,喝荔枝酒。在这个酷暑的清晨,男人们迎着清凉的迷雾,钻进果园,摘上几担荔枝挑回家中。荔枝剥壳、去核,将洁白晶莹的果肉放入一坛米酒中,再用木棍搅拌,直至荔枝肉稀烂。待到下午,宾客四面而来,狗肉、荔枝和酒的狂欢开始了。狠咬一口狗肉,啖几颗荔枝,喝一大口荔枝酒。一桌子人不论认识不认识,只管天南地北地胡侃,划拳,唱歌。直喝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酒罢宴散,很多客人都是被扶着回酒店的。至少,我每一次都是被人扶着回酒店的。
其实荔枝酒算不上真正的果酒,因为荔枝白肉,而果酒首先强调的却是色,酒体的颜色。
我见过浸出来酒色最漂亮的是红桃K,也就是玫瑰茄。这种舶来的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果实如同一个个小灯笼。用四十度的米酒浸泡半年之后,酒体真的像鸡血似的艳红,亮眼。红桃K有一种独特张扬的芬芳,用之浸酒,可降血压,保肝解毒。但是胃酸过多,肾功能不全的人士不宜饮用。
喜喝果酒而欲补肾的话,金樱子则是不二之选。这家伙可能是我国最普遍的野果了,淮河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国土上,都可见到它的踪影。纺锤型的果子,以及外皮硬硬的毛刺,让人印象深刻。
金樱子补肾的功效,几乎所有药典都有记载,而且都明确标注金樱子适于酿酒、泡酒。其方各异。我用独方:采成熟(深红色)的金樱子,中间破开,用汤匙刮去果核及内壁黄色毛茸茸的一层(非常重要,否则酒会有苦味),洗净晾干,三蒸三晒后入坛浸泡。选用四十五至五十度的纯粮米酒,浸泡一年可喝,三年最佳。金樱子本身没有香气,价值在于它的多糖成分,经浸泡陈放后,酒体呈深红色,饮之甘醇、厚实,回味绵长;既可豪饮,也宜细品,算得上是果酒中的经典。
桃金娘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果酒。相信在南方农村生活过的朋友都会很熟悉这种野果。
“七月七,稔子红渍渍;八月八,稔子收不及;九月九,稔子甜过酒”耳边仿佛又飘过儿时上山牧牛的儿歌。说是牧牛,其实是撒野,只要将牛群赶到远离作物的山上,孩子们就可以尽情地玩耍了:掏鸟蛋,掘地蜂,采野果,漫山遍野地疯跑。经常都是牛自己回家了,孩子们还在山上野着。
熟透的桃金娘滚圆饱满,呈深紫色,非常美味,多汁,甘甜,浓郁。孩子们喜欢在果子的底部咬一个小口,将里面甜甜的果汁吸干净,再吹满气,“啪”的一声,出其不意地按在小伙伴的额头上,印上一个红红的守宫砂般的印记。
半熟的桃金娘是最要不得的。味道苦涩,最要命的是吃多了会拉不出屎来。一个小屁孩,脱了裤子蹲在屋外半天,憋着气,涨红着脸,旁边的狗不耐烦地哼哼叫着。外层围了一圈的大人,爷爷和妈妈在焦急地跺着脚,三姑六婆们则在不怀好意的小声商量着各种魔幻般的措施。那种尴尬,实在不堪回首。
桃金娘浸酒,当然也要三蒸三晒。蒸晒的时间、火候务必要掌握好,因为目的只是挥发水份而保留糖份,而成熟的桃金娘又嫩又软,很容易蒸烂。选用四十五度的纯米酒,浸泡一年可饮。酒为绛红色,绵甜可口,大补血气。
其他可食用的果子,都可用来浸酒。如青梅,如橄榄,如万寿果,或者杨桃、黄皮、枇杷。甚至百香果。不一而足,各具功效。
说到功效,则是中医的专用名词,和各人的体质甚至气色有关。类似于阴阳五行,你可以理解为深奥,也可以理解为无稽。但是果酒给予人的乐趣,却是实在的。除非你是很无趣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