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尔读一篇关于教师节的文章,是回忆我的母校——福州乌山小学。文中有一张合影照片,是1965年1月24日全校教工的合影,我暗暗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果然在合影中找到我的恩师,带了我们六年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张学平的身影。现在的网络科技真正先进,能够穿越漫长的时光隧道和地域的阻隔,让我勾起了久远的记忆。
那是近六十年前的事了。大约在1964年春节后,我们读一年级,我读的是福州市乌山小学,64年的新生有甲乙丙丁四个班,我是甲班,我们这个班叫实验班,招的是比正常学龄小一至两岁的孩子,也就是说五到六岁开始读小学,我当时不到六岁。
乌山小学是福建省教育厅唯一的一所厅属学校,全省重点小学。当时学校的硬件非常好,更重要的是,师资力量非常强。从1964年开始,张学平老师开始教我们,他是我们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红圈中为张学平老师张老师是福州人,中等身材,戴一副眼镜,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带一点口音,这在福州人中是很少见的。张老师学识渊博,上课很认真,板书工工整整。对孩子们要求很严格,但严格中又透出深深的慈爱,教我们在学好知识的过程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我们小学六年,穿越了共和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动乱年代。我们小学一二年级,在我印象中是共和国最美好的时期。
三年困难时期过去后,在困难时期走出来的中国大地焕发出极大的生机和活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物资丰富,人民安居乐业,科技迅猛发展,原子弹、氢弹都是那几年试验成功。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社会风气得到改善。
好景不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摧毁了这种良好发展的势头,一切都被打乱了。老师们忧心仲仲,教学秩序很难维持下去了。到后来,只剩下每天的早请示晚汇报,跳跳忠字舞,学生的矛头对准校领导和老师。
有一天跳完忠字舞,学生们一哄而散,我们的女校长自己一个人往外走,有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围着她起哄,然后就有一些人拣了操场边的小石子扔向校长,我们也纷纷拣起小石子扔过去。突然看到张老师大喊一声“住手”,冲过去用身子护住校长,小石子就落在张老师的头上和身上。我们看到张老师冲过去,就停止扔小石子。
老校长被护送出校门后,我们班的几个同学在学校里再闲逛了一会儿,然后一起走出校门,准备各自回家,张老师从校门外一棵大树后转了出来,叫住了我们。
张老师的眼镜被打裂了,头上血迹斑斑,我们心里感到很害怕,但是张老师却和蔼的对我们说:“我看到你们也扔了石头,我不是要批评你们,主要想告诉你们,不要跟着那些坏学生学,你们今后有远大的前途,但是,不能往邪路上走,那是自毁前程的。”
张老师这一番话对我的震动很大,影响了一生。人生中总有各种欲望、各种引诱和许多理由,有时候你很难独善其身。但是,不随波逐流,不能往邪路上走,成为我们一生中的执念。
文革的浪潮越来越猛烈,学校已经停止上学,我们也参加了东海前线HW兵,虽然我们还是孩子,也被卷入各种运动之中。后来是到处武斗,父母都被送到牛棚里,我们这些没人管的孩子倒是自由了。
一直到1968年底,说要复课闹革命,我们交出了自己暗藏的各种武器,比如匕首、砍刀、强力弹弓。当然大点的孩子还有火药枪,甚至军用枪和弹药。大点的孩子上山下乡,小点的孩子重新回到学校。
我们的张老师还是班主任,在停课二三年,课业中断的日子里,张老师还是不断利用各种机会关心、教育我们这些孩子。复课时,老师更加清瘦、憔悴,我们男孩的嘴唇上有了些茸毛,女孩也长大了不少。
刚复课时没有教材,《毛主席语录》就成了我们的教材。张老师竭尽心智,用一本语录就教了我们许多东西。我们的心已经野了,老师努力引导我们收心学习,指导我们多读多写多练,用毛主席语录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句子告诉我们,尽管文革还在继续,但是,只有多学知识,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1969年的国庆是建国二十周年大庆,大庆刚过没几天,我母亲就接到通知,被抽调去下放,几天之内就要全家搬离省城,而且这批下放干部人数众多,我们班级就有好几个。
我们办了转学手续,张老师专门找了我们几个要下放的同学谈话,张老师说:你们再过二三个月就要小学毕业了,希望你们的学习不要中断,到乡下条件比较差,如果需要教材、学习资料,随时可以来信找我,我在省会城市毕竟条件更好,一定会尽量帮助你们的……
师生们洒泪分手……到了乡下后,我还一直跟老师保持了通信,张老师每次收到我的信都会认真给我回信,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直到后来渐渐失去联系。
时光荏苒,我们已经走过漫长的人生道路。我常常怀念起张老师,老师教我们写字、阅读,朗诵、写作,还教我怎么做人,怎么处事。时光飞逝,往事历历在目,人到垂暮之年,更加留恋往事。可惜几十年时间,一直没有恩师的消息,这次见到这张照片,让我回顾起往日的点点滴滴。
常言道,师恩似海,在教师节的日子里,我们只能在心中献上一束花,表达我们对恩师的思念之情。对每一位教师和曾经的教师,深深的道上一句:节日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