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俊芳)
《教育的目的》第二章是“教育的节奏”,第三章是“自由和训练的节奏”,这两个章节实际上讲的是一个内容,那就是教育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怀特海先生说,教育的节奏,实际上就是教育的原则,那就是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教育呆板无效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智力发展节奏和特征的认识。
怀特海先生把智力发展的阶段分为浪漫阶段(自由)、精确阶段(训练)和综合运用阶段(自由)。
浪漫阶段的特点是,对万事万物开始有所领悟,心智觉醒,知识不受系统化程序的支配,孩子处于对事实的直接认知中,对一切感到新奇和兴奋,这个阶段大致是从婴儿到十三四岁。
精确阶段的特点是,通过把广泛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获得其他一些事实,并对浪漫阶段的一般事实作出揭示和分析。这个阶段大致是从十四岁到十八岁。
综合运用阶段就在增加了分类概念和有关技能之后,重新回归浪漫,这个浪漫是下一阶段的新的浪漫。这是精确训练的目的,也是最后的成功。这个阶段大致是从十八岁到二十二岁。
怀特海先生说,教育的节奏就是指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对自由和训练的调节,使之适应每个人个性的自然发展。人的智力发展实际上是个循环的过程,即“浪漫——精确——综合(浪漫)”,或者说是“自由——训练——自由”。这个循环的内涵是人的整个智力发展过程是一个大的循环,同时也是由多个这样的循环周期以及大周期中的小周期所组成。因此,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的智力发展是个大循环,而孩子每个学期的智力发展也可以是个循环,每节课的智力发展也可以是个循环。因此说,智力发展的特点是节奏性和互相交织的循环。
如何正确认识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并通过教育得以正确引导,加以发展提高,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每一所学校都必须要了解和努力做到的。我们的职责就是遵循人的智力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原则,开发学生的心智。不遵守教育的原则和智力发展的特点,比如没有浪漫阶段的大量的、自由的知识的输入,而过早进行精确阶段的训练,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的固化,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失去兴趣,学生即使获得了知识,也不能够形成智慧,思维没有得以自由发展,无法形成积极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思维习惯。
对一节课来说,教育的节奏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常说,按照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设计,那么我们设计的学习理解类活动,目的就是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学生的头脑中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知识自由地被唤醒,从而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然后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通过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学习,将这些知识加以精确训练,加深理解并初步运用;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进入知识综合运用阶段,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有更多开放性的、自由的新生成。关注并遵循这样的教育节奏的前提下,学生的思维就可以得到发展,并形成自己的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