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学校就提出了“主题教研”,所谓“主题教研”,就是以备课组或者教研组为单位,以“问题”为出发点进行教研。打破原来没有目的性的盲目教研,让很多教师只是作为教研的陪衬,没有参与、没有思考,只是“旁听”,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效率低下的教研,确实要改。
一开始,每个备课组依据自己组的问题,确定了教研的主题,但是,收上来一看,发现问题太大,同样没有针对性。如“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等,我们又组织备课组长进行研讨,如何把研究的主题缩小范围,起到真正地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结合年段特点来定,一年级最后定的是“随文识字教学法的研究”,三年级“如何进行作文片断教学”,五年级的“1+X拓展性阅读教学”等,也有些根据本年级组亟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定。比如四年级组的唱读现象严重,就定下了教研主题是“如何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主题定下来之后,每个备课组就按计划听课、评课,但是,我又发现了问题。虽然有了研究的主题,可是,大家是不是都有研究的心态,是不是都是以研究的角度来上课、听课、评课?不尽然,大多数备课组只是把全校性的听课模式下移到了备课组而已,对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我想,这是因为老师们没有具体的指导,不知道怎么做研究,怎样去解决问题。于是,我带着我所在的五年级组再一次把我们的研究进行细化。比如“1+X”拓展阅读中的“1”怎么处理,用五周的时间进行研究,“X”怎么处理,用五周的时间进行研讨,分别安排两次研讨课。听课也不是那么随便、没有准备、没有后续的听课。而是先要针对问题,一起商讨选课、备课、设计,经过几轮研讨后,再由执教教师上课,而其他听课教师也有分工,根据我设计的一份观课记录单,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评课,如,一个人关注学生朗读情况,一个人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方法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研讨这节课在解决我们的问题上取得了哪些突破,哪些还要改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