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1日 作业04
《非暴力沟通》
R 阅读原文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使用以下表达方式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
“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
“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
“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
1)“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2)“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3)“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I 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我们表达时较容易忽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以下三种表达方式就能说明这一点:
1.只提及相关事件;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3.指责他人。
想认识感受与自身关系时,我们应当换将事件、人物、引起我们某种情绪的缘由一齐完整表达出来。
A1 联系自己过往的经验
上周家里的小朋友生病了,常常大吼大叫,开始几次我听完就吼回去了:“你这么吵烦不烦啊?!”后来,我觉得这样很不对,本来小朋友就难受,没有办法通过更好的方式发泄情绪,我反倒去指责他,太过分了些。所以当他稍微安静一些时,我就跟他说:“你总是这样大吵大叫的,让姐姐很生气而且烦躁的哦,因为我只是想你在家静静地休息,养好精神了才有空出门晒太阳啊。”最后,他洗漱后就安静地躺到床上去了。
A2 规划下一步行动
(前三次作业皆有提示,第四次作业没有提示,请大家自行完成)
下次小朋友再冲我大吼大叫惹我生气时,我会对她说:“你这么无理取闹不好好跟我讲话,姐姐非常生气,因为姐姐只是希望你成为一个有礼貌、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