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的岁月 | 邢云

作者: 邢云 | 来源:发表于2017-01-09 17:01 被阅读0次

时下,还有什么样的行为能让人的心灵得以震撼?

如果,我还不想把自己囚禁在一方小天地;如果,我还不曾有一颗静如止水的心;如果,我还是个对未来有所希望的人。

那么,我是不是该眺望远方的同时,怀揣着孤寂和悲苦,无依上路?

我选择驱逐自己,流放自我!

1.

归去来兮

他本名宋家红。

他老家鸡泽,父亲是一石匠,母亲擅长剪纸。

在艺术上,他颇具天赋。在冀南农村单调的生活、劳动中,他一直坚持自习绘画。

12岁那年,他临摹了一幅中堂画,且不论说色彩逼真,就连最上方悬挂的钉子,都精致地画于其中。悬挂墙上后,轰动四起,街坊邻居争相品赏,甚至还有人登上椅子,去摸那颗钉子究竟是真是假。

彼时,他的素描功底已经非常扎实。乡亲们都赞其为神童。

他立志要在艺术上有所作为,阅读诸多艺术大师的书籍。但凡有点儿空闲,他就痴心摹写,每每画完,激动不已。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

或许注定要走这条路。他常接到一些活儿,给照相馆画背景墙,给舞台画布景,等等。

他不甘心就这样下去。

他也曾年少轻狂。读了徐悲鸿,便把名字改了:宋超鸿。意在超过悲鸿。

岁月流转,他渐渐懂了。要想在这社会上立足,没有野心是一种多么不堪的事情。于是,不以大而为之,不以小而不为。

于是,有了这个名字:宋小鸿。

见识了太多的大师精品,也因为自己太想有所作为,一方面,他无法容忍自己的庸俗,另一方面,他想脚踏大地,出去走走,将人的笔墨精神在写生中与自然山川相对应,来验证自己对笔墨的理解。

1983年,17岁。

他和一位同伴儿,收拾了简单的行装,背着四五十斤的书本画册,迈出家门。

是个秋天。他们从永年临洺关火车站上了车,直奔山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出发时,兜里,只装了三四十元。

2.

踏地而歌

一路直达山西境内,他们在襄汾下了车。

就那么漫无目的走啊走,画呀画,一刻不停歇。

宋小鸿明白,学习画画,顿悟容易渐修难。

白天还好,晚上的日子就太过难熬。

他们借宿农家,露宿街头,荒山野岭,还住过高山上的破败不堪的庙宇。

更苦的是,天是越来越冷了。

一路向北,一路徒步,过太原,至忻州、原平,朔州……

日日夜夜,整个晋西北,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夜晚,他们住过山洞、住过桥洞,实在没有地方休息,就捡些树枝围坐取暖。

想来真是后怕。有一次,在野山坡找到了一个山洞,第二天看到洞口有白色粪便,山民见到后惊呼:“你们两个后生担子太大了,这是狼粪啊!”

……

更难熬的是吃饭。

身上的钱很快就花完了。他们就给山村里的人画像,“那时候山里都没有照片,不少人家会给年岁高的了人画像,以备去世后做遗像怀念。”

一幅画两三块。

买点馒头、烧饼,借点开水将就着把肚子哄饱。

即便如此,无法保证每天都有饭吃。

有一次,他们三天三夜未进一口饭,走在山路上,两条腿就跟灌了铅,眼睛饿得直冒金星。

就在这时候,一位村民问宋小鸿:“死人的像你画不画?给你五块钱!”

宋小鸿想都没来及想:画!

他清楚地记得,跟着那位村民走了三四里路,到了一个山村。

随后,他被领导到一个灵堂里,看到一位刚刚去世、未及入殓的老人,被她的女儿抱起来,借着昏黄的灯光,宋小鸿拿起了画笔……

老人闭着眼。家人找来了她的孙女,孙女的眼睛和奶奶很像,就这样添上睁开的眼睛,把老人画“活”了。

一家人端详着画像,再三感谢。而宋小鸿已经虚弱的说不出话,身体已经虚脱得站不起来了。

在苍凉与不甘中,在孤独与忧郁的光影中,任灵魂漫无边际的游走,这样的放任不轻狂也不放纵。

“归去来兮”,宋小鸿说,双脚踩在地上,画作才终有寄托。

3.

笔墨思变

如今回味,宋小鸿并不觉得晋西北的日子有多苦,反而每每忆起时,胸中莫名地升腾起一种幸福。

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待上一段时间,为了却家人惦念,会给家人去信,报报平安。

太阳升起,他们背着书本画册,不问方向,往来奔走。

月明星稀,他们躺在地上仰望星空,悲壮之情油然而生。

流放一年多,中间接到家人拍来的电报,言及母亲“病故”,速回。

其实,还是家人放心不下,骗他回来。

见到家人一切无碍 ,他又一次驱逐自己。

这一次,是豫北。

心有多广路有多广,意有多长,春有多长。

和在晋西北一样,他们访问山川,继续行走、写生。

冰天雪地,他们夜行山路,过一条河,挽起裤腿,至河对岸时,双腿已被冻得麻木……

没有山洞桥洞可供睡觉,找到了一个麦秸垛,麦秸被压得瓷实,扯拽了一个多小时才在地上铺好一层,盖着棉衣入睡,次日醒来,满身积雪……

如果在对景写生中如实照搬自然界的山山水水,没有自己对真山水的体悟,则画不如山水。他终于悟得:画者在对景落墨时,不能目中无我,要与真山水对话。

他觉得画纸上的山水,是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视野所及,是秀丽难匹的田园风光、青山绿水。他觉得,自己更像是豪放派诗人,是悲怆的音乐家,由浓至淡,由繁至简,爱满山河如日月,漫天云雾震散开。

他画山水,画山民,他读大师,临经典,他时刻提醒自己:踏实一点儿,回到写生,坚持写生。

那一霎间,宋小鸿常常会感动自己。他说自己心里暖暖的,空空的,身体也仿佛羽化升仙,随着轻风舒展开来。

两年多的流放生涯,宋小鸿练就了扎实的写实功力。

绘画就是绘画,它是一种语言。宋小鸿说,人生的深浅,不过是一个又一个充满质感的日常细节。

相关文章

  • 流放的岁月 | 邢云

    时下,还有什么样的行为能让人的心灵得以震撼? 如果,我还不想把自己囚禁在一方小天地;如果,我还不曾有一颗静如止水的...

  • 流放岁月

    流放岁月 高一(7) 丁颖 苏轼一生最为光辉的时期莫过于他的青年时代,初过科考拔得头筹,一时间满城尽知苏轼之卓然,...

  • 流放的岁月

    村北的石桥边一片断壁残垣靠着誓言谎言堆叠白和黑更迭 曾经记忆过的流年放逐在无际的海面那条少有人走的路找不到歇脚的旅...

  • 把岁月流放

    店门又点在摇曳,我站起身,从弄巷间一眼望去,太阳已西斜,露出一丝丝余辉,轻徐的微风,吹佛了巷道尽头的林蔭,吹来了秋...

  • 该是时候

    该是时候岁月来临 该是时候流放万物 冬眠的虫子和眉间的雪 踩着流星拥抱岁月 努力寻找新的自己 该是时候 流放岁月 ...

  • 路 | 邢云

    上周回家我遇见强子了,他在污水乱流的马路旁,抱着一个痛哭流涕的孩子。我把车窗慢慢落下,冲他喊了一声,“强子,忙哪!...

  • 在流放的岁月里

    最折磨的不是年收入没达到12万的时候,而是: 大晚上你邻居的小孩撕心裂肺地哭的时候。 如下: 一,这是别人家的事,...

  • 滑动的雨滴 | 邢云

    细细小雨,下起来没完。 忙完了手头上的活儿,我便无聊看着窗外。办公室在二楼,窗外有一排电线横过。 微微的细雨斜织着...

  • 写歌的老人 | 邢云

    老人名叫杜文忠,毕业于北京大学,是国学大师季羡林、任继愈的学生。 杜文忠老先生今年70岁,退休前是邢台工业学校的副...

  • 想起陶渊明 | 邢云

    说起陶渊明,总会惹得不少人羡慕,认为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小日子才是幸福生活。而实际上,陶渊明在写下这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流放的岁月 | 邢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jh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