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杆庄稼,板栗——
又到了吃栗子的季节,街边刚出炉的栗子甜香直钻鼻腔。板栗可以说是“秋日限定款”是秋天的果实,
也是自然界恩赐给我们的美食,板栗在营养成分上到底有什么特色呢?
外形呈椭圆形或园形,表面有细小的凸起,呈棕色或红棕色。栗子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干果,它香甜可口,有“千果之王”之美名,原产于我国。
史料中最早关于板栗的记载是在《诗经》里面,由此可见板栗的历史至少都有两千五百余年了,也是我国最早的一种坚果类食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板栗被视为一种吉祥食品,代表着团圆、繁荣和幸福。
板栗属于坚果类,但成分上跟粮食比较接近。它不像其他坚果那样富含油脂,熟板栗的脂肪含量约为1.5%,
而其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多,占比达到了46%,比蒸米饭(碳水化合物占25.9%)还高。
所以,在控制一天总热量的前提下,适量吃点板栗,比如每天4-6颗,是可以的。
板栗含有很多对口腔黏膜有好处的维生素,比如维生素B2。比如说老百姓常说的“烂嘴角”,与感染有关,也与缺乏维生素B2有关。
100克鲜板栗含0.17克维生素B2,是同等重量面条的3倍,米饭的5倍,土豆的4倍。所以有口腔溃疡或者经常“烂嘴角”的朋友,常吃点栗子对身体有好处。
板栗在吃法上,最常见的是糖炒栗子,味道软糯香甜。不过,对于糖炒栗子,一定不要多吃,一次可以吃三四个,一天最多不要超过10个。
老人、小孩等消化功能弱的人群,更要注意不宜多吃。除了糖炒栗子,蒸、炖、煮的方法更值得提倡,例如蒸栗子、板栗炖鸡、栗子炖排骨。
栗子能够延缓肉类里脂肪的吸收,又能和肉类互补,给身体补充蛋白质,既能当菜吃又能当饭吃,—举两得,味道也十分好。
板栗最初以“果腹充饥”的野果出现在人类祖先的视野,逐渐到化栽培成了重要经济林树种。
古语中提到“栗木生谷,一种千收”,栽植一次,终生受益,并不与传统粮食争土地,被誉为“铁杆庄稼”和“木本粮食”。
板栗兼有营养和保健功能,被称为“人参果”、“肾之果”,目前已成为板栗产区的“特色农产品”,广大消费者的“休闲保健食品”。
先秦时期 《山海经》 有记载:“南山其上多栗,葛山铜山,其木多栗”;《诗经》 中有“树之榛粟”“阪有漆,隰有栗”等记载。
《周礼.天官.笾人》日:“馈食之笾,其实栗”,《三秦记》提到“汉武帝果园,有大栗,十五枚为一升”,
《汉书》日:“种千树栗,其人与千户侯等”,表明板栗在古代已成为宫廷佳果和祭拜神灵供品以及财富的象征。
《黄帝内经》所倡导的饮食原则中有五果为助”之说,即枣、李、杏、栗和
桃,五味入五脏,以助脏器。
素有“千果之王”的栗子是适合在秋天食用的食品,除了可以当零食吃,也可以入馔,著名栗子佳肴就有板栗鸭、板栗烧鸡、板栗炖鸡汤等。
栗子制品中最诱人的莫过于糖炒栗子。京津一带就流传着赞咏糖炒栗子的诗句:“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施,门前高喊灌香糖(糖炒板栗)。”
的确,糖炒栗子油亮溢香,肉色金黄,味道甘美,风味独特。难怪清代郎兰皋在《晒书堂笔录》中说:“闻街头唤炒栗之声,舌本流津。”
据说清代乾隆皇帝吃过糖炒栗子后龙颜大悦,写下了《食栗》诗:“小熟大者生,大熟小者焦。大小得均熟,所待火候调。惟盘陈立几,献岁同春椒。何须学高士,围炉芋魁烧。”
板栗的口感独特,有一种甜味和香气,非常适合做甜点和糕点。除了
在中国,板栗还是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食材。
例如,法国的阿尔代什地区以板栗为主要成分,制作出具有浓郁特色的蛋糕、点心和酒类。
此外,板栗还是欧洲和北美洲许多地区的传统感恩节食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