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最近看着一堆的新生群,突然有点感慨。
高考,离我似乎有点远了。
高中,成绩也不算特别好,但是硬生生靠着拼劲,靠着高三一年时间从班级中游提到了班级第一,至于怎么做到的?
拼呗,玩命的拼
靠着面包撑了半个月午饭,就为了多点的复习时间,中午大家要么说说笑笑的去食堂吃饭,要么回宿舍拿外卖。我一边啃着面包,一边拿着红笔划重点、背单词。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让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大概只是为了考一所好大学,好给家里一个交代吧。
每天五点多六点起床,晚上两三点睡觉。
一天,一周,一月,一年。
怕影响到宿友的休息,专门从教学楼偷了桌子凳子回来摆在阳台外面,半夜自己拿着台灯、书本自己去外面复习。朋友经常和我开玩笑说我是“铁人”,其实我只是害怕自己失败,不得不去拼而已。
一模、二模、三模,不是一本也有2A,在还没高考就已经大致定好的志愿清单,高考成绩出来,只有2B的分数,比预计成绩低了差不多100分,最有把握从来没有失误的语文比平时低了40多分,记得当初成绩出来的时候整个人懵了,干了点蠢事,眼睛红了一天,所有的拼死拼活就像玩笑一样烟消云散。
大学
其实还是不甘心的,在填志愿的时候一直在纠结,家人都劝我复读,但是想着我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读一本,考上自己想的大学的话,就不要浪费自己一年时间。默默地把华广、南国商、新华,深职都填了个遍。不出所料,直接被第一志愿录取,来到了华广。
其实我一直不觉得我来到华广有什么丢人,能力高低与否不是靠着一个大学的名头就能评定的。我爸经常说尊重我的选择,当我在电话里和他说我打算放弃考研,专心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时候,他回了我一句话“你都考到了这所学校,你还不去考研吗?”
突然间有点愣住了,是啊,也许我们所做的再多的付出在别人眼中其实真的抵不上一个名头,自嘲的笑了笑,我又不是只活在你们的眼中,我的能力真的足够的时候,还会怕去攀比吗?
华广,没有什么丢人的
平时陪着家人出去,家里人介绍我的时候总是这样介绍的“他是华南理工的,还是学生会的干部。”
华南理工,似乎成了个炫耀的资本,后缀,有点耻辱了,我私下和他们说过很多次可不可以说我学校的全称,基本上是一个答复“华南理工多有面子”
名校,真的代表着什么吗?真的就是那么的高人一等?真的就是那么的有“面子”?
经常看到朋友在朋友圈里面说,华广读着还挺好的,和别人介绍的时候把广州学院读小声点或者别人不清楚就干脆会认为你是华南理工的呢。每次看到类似的朋友圈心里就有点堵,我们到底多羞于提及我们学校的全称?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没什么好羞耻的
华广
尽管我对华广有很多要吐槽的,也有很多不满意,但它毕竟算是我的母校。母校就是那个被你骂了千百遍,却不允许别人骂一遍的那个地方。
我嫌弃过学校的饭堂、嫌弃过学校的收费制度、也嫌弃过学校的地理位置,也经常在和高中朋友聚会时开玩笑的提及我在“山区学校”读着大学,但是提及大学的时候还是有着我的自豪,因为我在这里留下的青春以及属于我的痕迹,不要给自己留下青春的地方贴上自卑的标签。
今天在新生群里看到一个小师妹问“二本学校就业会有影响吗?”
“除了211、985,其他的别人基本不知道”
好的学校确实可以成为一块敲门砖,也可以成为自豪的来源,但即使再坏的学校也不应成为我们的羞耻源。
很多小萌新在问学校就业率,包括大三甚至大四的也在迷茫这个问题,但是就业与学校有什么关系吗?
能力在于我们个人是否努力去学,再好的大学也是这个大学,而不是你。身边也有很多一本、重本的朋友,其实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并没有什么超乎常人的地方,甚至很多所谓的高材生远远不如一个别人看不起的二本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不要以学校来辨别一个人,仅仅在华广,我就知道不少人只是因为偏科或考砸才来这,英语140多接近满分、数学在最难的一年考了130多分、理综接近满分等等不计其数的大神,许多人的目标是直接奔向重本的。
在大一的时候我就问过一个大神为什么不重读,花一年直接考到一本去。
“重读浪费一年时间,一本又不一定好,来了华广也不代表差”
学校的好坏不应该成为我们去评判一个人层次的标准。
一本生,上等人
二本生,中等人
专科生,下等人
抱歉,我们不是一类人。
我在二本,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我不觉得丢脸。
我是木向南,东跑西跑的大学文艺青年。
想为不平的事情写写自己的声音,奈何人微言轻。
我的公众号:拾壹章影
希望能看到更多人为此发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