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名仕天茂
One
我很羡慕那些处了10年、20年,感情依旧很好的朋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现实的摧残,我敢肯定,这样的朋友之间不是没有摩擦,而是用心里还存在的一丝感念,重新化解了矛盾,重新构架了一种平衡。
每个人都需要朋友,这是除了你父母以外,还能伴你在人生路上跋涉的同路人,友情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媲美亲情,有些和亲人说不出的话,乃至亲人理解不了的事,在友情那里可以找到安慰。友情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慷慨,同时也存在着它的脆弱。
我想请大家配合一下,在脑海里回忆出你最重要、最好的朋友……
有的人马上就想出了是谁,有的人在脑海里甚至出现了好几个,也有的人想了半天,却发现没有。这没有什么遗憾,也不是什么测试,更不说明什么问题。这只是我之前和自己玩的一个游戏,我曾经几度思考朋友的意义,在脑海里回忆着对我最重要、最要好的朋友。这是在不同的时期,结果也不一样。
我十多岁的时候,对我最重要的朋友就是童年一起长大的玩伴,谁能给我快乐,我便和谁最好。当我二十多岁时,身边的人逐渐发生了改变,谁能给我帮助,我便和谁最好。而今,三十已过,周围的人基本定型,谁能教我很多,我便和谁最好。但非要让我把我的朋友进行排行,那我做不到,更会觉得幼稚,这些已经留在我生命中的人,无一不是在我经历重大人生变化,在我身边支持我的人,他们各有不同,各有缺点,但对我来说,无一不是生命中的贵人,情感里的挚交。
后来我仔细琢磨,我们能走到一起是什么原因,是在一起共担过风雨吗?也不全是,有的人我们一见如故,发展至今,后来我才明白,我和朋友们的结交无不基于一个前提:欣赏对方。我们觉得对方有些优点和品质是值得学习的,是很多当下已经丧失的东西,甚至达到了爱屋及乌的地步。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她),不管他(她)性格有多怪异,不变的是我的朋友,正如网上说的那样:谁喜欢我,我喜欢谁。
上个月有个网友问我一个问题,他说他朋友结婚他随了500,他结婚的时候朋友就随了200,这样的朋友可不可交,问我怎么办。
我告诉他:离开他。他没有想到我是这样的回答,搞的他很诧异。我说不要去分析你朋友为什么随你200块钱的原因,在你从一开始就质疑他的时候,你们的友情就已经出现了裂缝,你越是分析、越是调查,裂缝就会越大,友情和爱情有相似之处,你一旦开始质疑里面的纯洁度时,瑕疵便开始出现。
Two
电影《中国合伙人》里,佟大为饰演的王阳在自己的婚宴上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不要和丈母娘打麻将,不要和想法比自己多的女人上床,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
很多人对最后一句存在误解,认为好朋友不能一起共事,这是对友情最大的谬误。相信你仔细研究了这部电影之后,你就会发现,电影中的王阳之所以会这么说,恰恰是对友情最大的不舍,为友谊中的裂缝感到辛酸和遗憾。纠其原因,就是你开始质疑了你的朋友。刚开始这种变化不是很明显,慢慢的,你们的关系会发展成老死不相往来,甚至会反目成仇。
这里有一条经验,当朋友之间出现利益问题时,如果你想维护友谊,我劝你放弃利益最大化,要留有余地,甚至是主动吃亏。朋友之间能够稳定维系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觉得互相亏欠。然而很多人,很多原本不错的友情,在利益面前经不起考验。吃亏问题,不单单是友谊之道,更是为人之道。
我们单位的总监和部长,他们俩的友谊在我们公司被传为一段佳话,成了全公司学习的榜样。他们俩都是大学毕业后一起来到我们公司的,虽然同属一届,但分别在不同的部门,虽然知道彼此,却不熟悉。全公司的部门在五六年的时间里,都被他俩轮流遍了,却没能在同一部门一起共事。后来单位组织竞聘,要选出一个总监,他们俩都报名递交了材料,可后来得知对方也在竞聘之列,又都不约而同的退出了竞聘。领导一看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总监很有可能从他们俩之间产生。领导分别找了两人谈话之后,不禁感慨万千,他们俩不约而同的都认为对方比自己更加适合总监一职,自己甘愿退出。
经过开会研究后,公司让他们俩继续准备参加竞聘,选出发挥最好的那一个当选总监一职,另一个顶替目前正在空缺的部长一职。
我们常说舍得、舍得,可我们仔细想过没有,舍的是什么?得的又是什么?
Three
现实的社会经验告诉我们,付出了就要回报。可当我们的付出未能得到预期的回报时,该如何衡量朋友的价值?脆弱一点的人就会抱怨,抱怨自己如何对朋友可是朋友却不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友情这个东西本身就不是可以等价衡量的天平,如果你认为这是你一生的朋友,你就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对待。
信任是基于友谊的前提,就像渡水行舟,一个是船、一个是浆,一个向后划,一个往前行,当有一天船开始怀疑浆为什么要往后划,是不是在偷懒时,你们前进的速度就会降低,甚至是倒退。
在十多亿的人海中相遇,这本身就是一份不易,且相聚时间不多,莫等到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留下无尽的感慨和怆然。何不如在有限的相聚时间里,彼此珍重,且行且珍惜!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或许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是“信任”、什么是“付出”。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他有一个朋友叫鲍叔牙。管仲年轻时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很多钱。在面对利益分配时,鲍叔牙知道管仲家境贫寒,于是自己总拿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都分给了管仲,决不认为管仲贪心。管仲帮助鲍叔牙做事时,如果没做好,鲍叔牙也不会认为管仲愚钝,而是认为那是客观条件导致的。管仲做官,三次被逐,鲍叔牙也不认为是管仲人品不好,或是能力不行,而是时运和命运的问题……管仲深情的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后来鲍叔牙推荐管仲做了齐国的客卿,从此管仲平步青云,在齐国大力改革,帮助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一大霸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