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学
核心人格的形成

核心人格的形成

作者: 薛玉玮 | 来源:发表于2019-06-05 23:30 被阅读45次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在六岁时就已经形成了,也就是说,六岁以后没有新鲜事。这是站在生物学基础上说的,依据是大脑在六岁已经基本发育成熟。后来,克莱因、科胡特等人认为,核心人格是在前语言期(两岁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克莱因后来还认为,一个人出生之后的第四到六个月就已经完成某种重要的心理整合。

    后来的精神分析师完善了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人活着有四个驱动力:力比多、攻击性、关系和自恋。

    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来自于“对客体关系的寻找”,即人际关系的发展。所有的成年人都是从婴儿长大的,后来的精神分析师对上万名婴儿的人格做出观察,发现,从初生到出生一个月,婴儿的绝大多数时间用于睡眠,处于一种原始的、虚幻的、无指向的状态。这是一种原始的自恋状态,基本上没有客体指向。如果个体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受阻,不曾和母亲或其他人形成共生圈,会导致病理性自闭。临床上所见的孤独症患者有很多原因,从动力学和精神分析方面说,是人的原始早恋没有被打破。

    在精神分析师眼里,世界上有三种人,一是精神病,表现为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二是人格障碍,是前狄浦斯期出了障碍。还有一种就是神经症,出现神经质冲突,所有的正常人都是神经症,因为所有的正常人都会有神经质冲突,也就是俄狄浦斯冲突。包括三种:生与死;男与女;成功与惩罚。俄狄浦斯冲突主要研究对成功的渴望及潜意识里面对成功之后所可能遭受到的惩罚的恐惧。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特别渴望成功,但却把工作生活搞得一塌糊涂,就是因为他们在潜意识里故意制造失败,害怕成功后有巨大的惩罚在那里。

    中间有个小插曲。学生问,她对与陌生人交往有恐惧心理。比如和不熟的同事一起乘车,就需要提前考虑好,一会儿说个什么话题才不冷场、不尴尬。曾老师认为,这是一种防御。找话题本身就是一种防御。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解释就是:你对别人有敌意,你怕这种敌意伤害了别人,并且遭受别人的报复,所以你需要和别人之间有一个话题在那里挡着,以免你伤着别人或别人伤着你。这是一种攻击性的表达。

    说到安全感。一个人没有安全感,是潜意识中对他人有敌意,把自己的攻击性投射成环境对他的威胁。通俗地说,我对你有敌意,我往往潜意识里感觉不到是我对你的敌意。我会把它转化成或投射成你对我的敌意,我的安全感就降低了。理解这个防御方式,有助于增加安全感。

    说到自卑,是一个人把应该朝向别人的攻击,朝向了自己。这就是自卑的来源。

    人的愤怒是从哪里来的?是早年的关系决定的。也许在你和妈妈的关系中间,有一些没有解决的愤怒,然后这些东西通过移情,转移到其他人身上。这是一种持续存在的东西。

    人一生下来就带有力比多和攻击性。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的把这两个驱动力象征化和外向的过程。“象征化”的意思是说,我们不是直接用原始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举个例子:一个人如果习惯用他的嘴巴来满足快感,有两种方式:一是用嘴巴来虐待你,不断的唠叨。这个可以让另一个人变的非常暴躁。这是升华不够的表现。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讲课、唱歌等满足自己的快感,这是升华足够的表现。

    父母亲对孩子的唠叨,是他们力比多的表达还停留在口欲期。他们跟世界的链接还通过嘴巴,他们的那种唠叨,实际上是用语言对孩子进行心理强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核心人格的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pe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