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海
宗炳画山水序 - 草稿

宗炳画山水序 - 草稿

作者: 一滴晶莹的露 | 来源:发表于2020-12-30 12:37 被阅读0次
如此图,顿觉开朗许多。

摘:

1道

道者,万物之所以然者。《解老》

道者,万物之始。《韩非子,主道》

你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来自自然,又在万物上有反应 !

圣人含道暎物

暎,适应事物变化。

以道为门,兆于变化。

当下心得:

:既要遵循事物的变化,不要凭空捏造。以道为法门,以真诚的不带个人偏见的观为先,时刻让心胸保持开放性。在这种开放性下,提取个人观后的感受,有所悟得。

2澄怀

摘:圣人含道

贤者味道(味象)。而味象要澄怀。

洗心养身,澄怀观道

目前心得:

澄怀,人之初无好无坏,皆是因入世后,世间凡尘所染而失本性。佛性,本性具足。澄在此有洗,清除之意。照见本心,没有贪嗔痴慢疑,如一杯清水般清透。只有澄怀才能观道。

3悟道

摘:圣人以神法道。

至于山水, 质而有趣灵。

贤者通

得:

此道是制造的道。法有制造之意。道是靠圣人体内的神总结出来的 。即总结发现。贤者,接受与实践并行。

4道理之解

摘:理,道本体是形而上者,是可知其本然,而不可知其所以然的 。庄子以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可知其所以然则为理。

而常者,无攸易,无定理。

理由道生,道因理见,依理而行道。

心得:今悟得道理,道理。我们世人烦恼心多是因理而生怨痴。以为理是更鼓不变的,便接受不了自己以为的理,而不是众人皆认的理,众人皆任的理,随时间的变迁也不一定会跟着道的脚步。道可道,非恒道也。读此,居然又通透了一些。道是常的,不可变的,绝对的 。理不可谓常,是变化着的 。

5灵

自道而降,便入精神 。《明佛论》

老子:神得一以灵。

质有而趣灵。

所有的道。就是一些有知识有修养的人总结出来的 ,靠的便自己的聪明才智。及神。老子的神得一以灵。含道的神,在恶上反映出来,便为之灵 。神无以灵将恐竭。神在物上有所寄托,有所显现,则称之为灵。

当下心得:

灵即是神得。神中要有道。然只有洗心,才能澄怀,在澄怀中观道,方能悟道。悟道又以理而见,理又是无常的,知“道”明理,以理悟道,活泼泼的不拘于某一相,便如活水流通起来,活理会离道更近。如此便秒不可言啊!

相关文章

  • 宗炳画山水序 - 草稿

    摘: 1道 道者,万物之所以然者。《解老》 道者,万物之始。《韩非子,主道》 你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 国画·巫金荣 | 游太行之画卷,赏山水之趣灵

    “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宗炳《画山水序》,以山水为质,而寄画家之趣灵,是山水画的...

  • 宗炳《画山水序》践行有感

    关于“道”和“理”“以形媚道”,和“卧游” 。又加上自己一直对庄子的《逍遥游》和《齐物论》非常着迷。而对《道...

  • 朴素之美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最早的山水画论。是中国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画的重要文献。严格的说,它不是画论,而是玄论。无论作...

  • 画家邱汉桥返朴归真心化境

    在《画山水序》论中,宗炳提出了『澄怀味象』这个美学命题,其中含意贯穿了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观点,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 中国画理论集

    论画-东晋-顾恺之 画云台山记-东晋-顾恺之 魏晋胜流画赞-东晋-顾恺之 画山水叙-刘宋-宗炳 叙画-刘宋-王微 ...

  • 【七绝】卧游澄怀度春风(两章)

    渔人拙笔 "卧游"一词,出自南北朝时,画家宗炳之﹤画山水序>中。大概是指披阅画图,以代步实景之游。游目澄怀,得江山...

  • 丘园养素

    老子和庄子是无心于艺术的,但却在无意间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尤其是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 东晋的宗炳曾写过「画山水序」,...

  • 宗炳 开宗山水画

    先来聊聊画论的作者,宗炳,字少文,晋宋间人,隐士兼画家,“好山水,爱远游”,“每游山水,往辙忘归”。后来年纪大了,...

  • 石者丨寒斋有奇观

    石不能言最可人。从南朝宗炳《画山水序》中的“山水质而有趣灵……”足可顿知古人澄怀味象,仁山智水的高古情怀,然诸多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宗炳画山水序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qh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