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就注册了简书。
记得是2014年的8月,一个朋友转给我简书上的一篇文章,一个编辑,一个童书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个程序猿的媳妇儿,写了一篇文章,叫《程序猿媳妇儿注意事项》,我一边看一边笑,觉得跟我家的情况特别像,恰好我也喜欢随便写点儿东西,看到简书简洁的页面,觉得还不错,于是就决定在上面安家了。
那时候写得很杂,写工作不顺心,写阅读随心所欲反倒收获多多,写付费购买电子书和软件得到了很好的体验,写工作和家庭的难以平衡,想到什么写什么,除了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我也没告诉其他人我在简书上写,倒也没什么顾忌,想到什么写什么,都是真心话。
2015年春节,我没有回老家。春节假期过后,网上出现了一批写春节回家感受的文章,比如《我只爱故乡三天》。我虽然没有回老家,但老家的各种消息,陆陆续续还是传到了我的耳朵。我感慨万千,在手机上写了一篇《渐行渐远的老家》,那时简书APP还不能写文章,只能阅读,我在手机里用便签写完,然后从电脑上贴到了简书上。没想到这一篇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编辑很快给我推到了首页,并发在简书的微信公众号上。那篇文章,我一下子得到了200多个喜欢,比之前所有文章得到的喜欢还要多。听着手机里不停的消息通知,点开都是简书的喜欢喝评论,真的觉得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之后我又写过一篇《有没有这样一种工作?》,写我想要一份半职的工作,上半天班,拿一半的工资,既能照顾孩子,又能有工作和同事圈。这一篇也很快被编辑推到了首页,并发在简书的公众号上。这一篇文章,得到了100多个喜欢。
此后,我还陆续在简书上写过一些,但再也没有得到过这样的“荣耀”。说实在的,我也不觉得我写得有多好,不过是写的恰好是大家关注的话题罢了。我也不是刻意要找这样的话题,不过是恰恰心里有想法罢了。
有一段时间,简书上干货文特别多,打开首页,全都是干货文,我一下子就失了兴趣。我不太喜欢干货文,我也写不出干货文,我更愿意看别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而我也更愿意写这样的文章。
自此离开了简书。
这次重新想起简书,也是因为朋友圈有人注册了简书账号,经常分享自己在简书上写的文章。我顺着过来看看,好久不见,简书还真是变了样子,变得热闹了,人多了,文章多了,风格也多了。
我觉得可以回来。
这时我已经跟朋友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畅畅和豆豆上学记”,记录我们两人的孩子上学的经历和当妈妈的感受。今年5月,我们一家搬到了美国,8月,孩子开始在这边上小学。我一向有记录的习惯,我们想,我把我孩子在美国上学遇到的事情记录下来,朋友把她的孩子在北京上学的事情记录下来,彼此参照借鉴,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吧。就这样开始了。
慢慢地,越写越顺,越写越觉得有很多东西可写。除了孩子上学的事情,还有我在这边见到的一些人和事,一些想法,可能与教育无关,但仍然值得写。这些内容,发在我们的公众号上,就不是特别合适,毕竟感兴趣的读者不同。
我想到了简书。我觉得这方面的内容,我可以写在简书上。而且关于孩子上学的文章,我也觉得可以同时发在简书上,毕竟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封闭的空间,简书更开放,更容易交流和得到反馈。
恰好看到了好报的写作群。我想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种缘分。大家一起写,相互之间有个鼓励;相互交流,也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想法和选题。
重回简书,还是跟以前一样,想写得真实,写得坦诚。
重回简书,又跟以前不一样,经过了这么多,我想我会更专注于写本身,而不再计较其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