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美之为美

作者: 许朝颜 | 来源:发表于2017-10-19 10:08 被阅读5次

身为一个桐城人,我很惭愧,自己没有读过朱光潜教授的美学著作。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惭愧与日俱增。

因为我发现,自己无数次感觉心累,感知到美的次数寥寥无几。

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假如生活中感知不到美,那么一切的劳碌都会变成庸碌,一切为了幸福明天所作的努力,都会变成对今天难以把握的无力。

我分析后觉得,至少就自己而言,对美迟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时间。余秋雨说,文化是闲出来的。对美的追寻和探索同样需要时间。

举例来说,在学校的时候,我还曾坐在湖边,听着纯音乐,和紫色的睡莲相看两不厌整整一个下午。而工作之后,吃饭、上班、睡觉成了无缝衔接。连轴转的生活里,只有经济学,没有美学。我要考虑的是工作的薪资,生活的花销,而不是每天中午食堂饭菜的摆盘够不够漂亮。

但时间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我们还可以抽时间、合理分配时间,来做一些美的事,感知一些美的物,读一些美的书。

主要的是第二点,观念。不是我们没有一丝时间来感知美,而是压根就忘了这回事。

最直观的证据,就是打开你的手机,看看自己关注的公众号文章,有多少是写景抒情散文;看看下载的应用程序,有多少是教你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有一天我发觉,自己看到的文章标题,大多是都是“你为什么XXX?”,“如何X天/X步做好XXX”,“你该如何应对XXX”。我们渐渐喜欢读这些文章,于是作者越来越投其所好。

在这个急速运转、日新月异的世界里,我需要清晰明确的指导,最好细化到每一个步骤,哪怕导师是网络后某个同样迷茫的小年轻。同时,我也需要知道别人在遇到某些情境时是怎么做的。

我们希望阅读慷慨激昂的议论文,不是散文;我们需要吸收耳目一新的观点,不是沉浸于单纯的意境;我们需要往日益空虚的脑袋里塞进一点有用的东西,不是感知美这样无用的东西。

文章的实用性大行其道,生活中小而美的事无人问津。

每天阅读的文章,即便只瞄到标题,也能耳濡目染,逐渐将注意力偏移。这不能只怪这些作者大量输出此类文章。随着个人媒体的兴起,人人都能够成为写作者,普及的事物都失去其往昔的光芒,导致大众心目中的大师或值得崇敬的作家减少。作者的感慨和对美的描写,不再那么份量十足。假如鲁迅生在现代,可能会有不少人说他是喷子和愤青。现在如果有谁写一篇《荷塘月色》,和其他网文对比一下阅读量,一定是悬殊巨大。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街道、地铁上的人们低头看手机,就像是抱着一本小红书,上面写着指导性意见。

于是,人人拎着本小红书,手机党变成了红书党。

相关文章

  • 不知美之为美

    身为一个桐城人,我很惭愧,自己没有读过朱光潜教授的美学著作。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惭愧与日俱增。 因为我发现,自己无数...

  • 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与“不尚贤”相照应。都知道这样做是“美”的,大家就都往这样去做。第一,树立了“美”的方...

  • 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

  • 美之为美

    闻道禅猫记录#如村#生活禅#美一天#

  • 美之为美

    美是个存在,存在于世界,浮华于人间 美,是什么? 直觉的感知,你以为美的,你以为喜欢的 但是直觉,是不对的,还有那...

  • 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斯恶已。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丑陋的存在。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丑的...

  • 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美之为美

    如果某一天你对美本身有了兴趣,那么就终会有这么一个看起来稍稍有些弱智的一问了,那就是美的东西为什么是美的? 你看,...

  • 美之为美,善之为善

    最近特别喜欢一句话: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看起来很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待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性格。 其实在很多时候...

  • 美之为美 - 草稿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与“不尚贤”相照应,其实讨论的是对人的价值判断,放在今天还是有意义。 都知道这样做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知美之为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ze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