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请问,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真正的爱?在生活中常常有如此本质的问题困扰着我,它催促着我用自己的行动去回答、去践行。因为对诸如此类问题的回答,或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教育生活之质量。
2013年10月24日,星期四,农历九月二十,也是霜降之后的第一日。今天去参加无锡教育编辑部2013“太湖之秋”送教助学秋季笔会。
本次活动也是无锡教育编辑部组织的系列支教助学活动之一。编辑部的赵军主任策划组织、并亲自参与了这次活动;无锡市辅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李国华老师、无锡市五爱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许敏峰老师、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的市小学数学名教师吴建亚老师、全国数学科学方法论研究交流中心会员惠山区天一实验小学秦国金老师、第三高级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徐忠宪老师倾情献课;语文特级教师华家炫老师、江南大学吴格明教授鼎力加盟;还有一些编辑部资深编辑周向明老师、年轻的王新国编辑和一些老校长以及E无锡教育群的群友们友情参与、痴心相随。
乘着深秋的漠漠淡云,一群教育的理想主义者驱车来到了太湖之滨的阳羡乡村,寻访乡村教育文化的宝藏。时间已是深秋,城里却难以感受到物候的变化。穿越太湖的云影波光,当大巴车进入宜兴地界的时候,一车人的眼睛被车窗外的稻田吸引了。你看,这一片金黄!快看,那一片淡黄,哎呀,你闻一闻,空气都弥漫着那稻禾醉人的清香!秋天就在被岁月染得色彩斑斓的树林边缘开始层层叠叠铺展开来了。啊,久违了,田禾,啊,久违了,秋天!一车人的情绪也格外高涨起来。
发现教育,寻找家园——无锡教育编辑部2013’“太湖之秋”送教助学秋季笔会速写“耕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可以知诗书达礼仪修身养性以立高德”,跨入宜兴市周铁镇洋溪小学的大门,一副长联吸引了来访者的视线。校园环境的田畴化设计,看得出办校者希望用淳朴勤勉的耕读文化来陶冶孩子们的心灵。一群人等进入了各自的教室开始了送教活动。本次支教助学活动洋溪小学站的微课堂是有两堂语文课,两堂数学课,分别是许敏峰老师执教的《黄果树瀑布》,李国华老师执教的《草原》,吴建亚老师执教的《认识分数》和秦国金老师执教的《方法论:牛吃草》。两课同开,两班并行。正如在随后的评课活动中,江南大学吴格明教授如是评价,许敏峰老师的课堂善于抓住课文中最精彩的声音描写和模拟,把立足点牢牢站在了母语教学之中。立定了脚跟,才能气定神闲,方可游刃有余。而李国华老师执教的《草原》关注了汉字的书写,让同学们在课堂教学中学习了赏析和写作。吴教授深刻地指出,这两位语文老师的课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了课文语言形式的学习上,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发现教育,寻找家园——无锡教育编辑部2013’“太湖之秋”送教助学秋季笔会速写如何引导孩子认识二分之一?吴建亚老师的设计是让孩子们通过折纸来观察和创造一个新的数,表达自己对于二分之一的理解,这样的课堂激发了孩子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坚持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学习抽象的数学,吴老师认为,就算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依旧要让孩子们来尝试。同样,秦国金老师的课堂也特别关注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送教者们用自己的课来表达对教育的理解,而洋小人同样用心灵和双手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书写了一首首独特的教育诗。
“阳羡状元地,周铁教授乡”,这里的教育为何能够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在教学研讨中,陈云强校长谦虚而又自豪的介绍洋溪小学是“因小而精彩”。确实,研讨活动的主持人赵军主任对此高度赞扬。洋小人坚持十年探索,习作教育收获颇丰,学生们的跳绳、踢毽等体育运动在宜兴乃至无锡市名列前茅……赵主任说,洋溪的老师们勤于笔耕,多次在《无锡教育》举办的杏坛随笔征文中获奖,洋溪的学生们每年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的文章达到几百篇。无锡教育发现了洋溪小学,而洋溪小学也发现了杏坛随笔,这样的彼此发现,或许是因为我们具有相同的符码吧。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怎样才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也是属于孩子的真正的教育?”在点评这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学校的时候,华家炫老师指出,洋小人善于思考教育,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营造了一道道独特的教育风景线,开拓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华老师指出,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有一所无法绕过去的乡村学校,那就是春晖中学;还有一个个不朽的名字,朱自清、夏丏尊、朱光潜、李叔同、丰子恺……他们秉持着“爱的教育”“有信仰的教育”之信念,满怀赤诚情怀开创中国教育的崭新篇章。
写作即为研究,教育即为信仰。教育唯有唤起教育双方的尊严感和归属感,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研讨结束之后的午餐是这次支教助学活动特别有意义的活动,在洋溪小学的学生食堂里,支教老师和洋溪小学四百名孩子一起用午餐。一桌十个孩子,两位支教老师,谈心,礼让,帮助……孩子们黝黑的肤色、纯真的笑容,让每一位支教老师的心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温暖。
这里苍松掩映,这里假山玲珑,这里庭院深深,这里桂花飘香。这里就是东坡书院,是东坡的家,也是我们支教助学的第二站宜兴东坡小学。怀着虔诚的心情,我们踏入东坡小学的校门,看到校园围廊上,一幅幅苏轼的诗词配着图画,一种熟悉和感动充溢在我们的心中。是啊,这就是东坡的家,而这里的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个自豪的名字——东坡人,东坡人是怀着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挚爱,一种对东坡的深深敬意来办这所小学的。
何处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流连在东坡书院的走廊和庭院之中寻觅;我们与传统的距离究竟有多远?我们伫立在东坡先生的塑像之前追思。我们也围坐在似蜀堂中,聆听东坡小学的师生们诵读陆游的《咏梅》。或许,我们这一次的支教助学活动,也是一种对于教育梦,对于家园的追寻。一身典雅的唐装,一口纯真的唐调,“唐调”传人语文特级教师无锡市第三高中的徐忠宪老师当然要用唐调来表达对苏东坡、对传统文化的敬意。我们跟随徐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走入历史的深处,去约会一颗为国为民颠沛流离的诗心。
发现教育,寻找家园——无锡教育编辑部2013’“太湖之秋”送教助学秋季笔会速写“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剩觅蜀冈新井水,要携乡味过江东。”(苏轼,七绝《归宜兴留题竹西寺》)感谢徐老师为孩子们选择了一首寻梦和回家的诗,这首诗带领我们和学生们一起走进了苏轼的心灵。 “人间珠玉何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同学们,宜兴是一片怎样的土地:这里为什么叫似蜀堂,这里又为什么能称为东坡书院?东坡先生把宜兴看作是自己的另一个家园,而你们,不,我们就是东坡的家人。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啊,他牵挂着天下苍生,他屡遭贬谪,却痴心不悔,始终对家园充满着依恋。
在这样的讲解之后,徐老师开始了带领孩子的吟诵。因为使用的是江南古调,孩子们的吟诵有一些把握不住音调,但是徐老师并不着急,而是耐心地引导,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那群咿咿呀呀的童声在一个苍凉的男中音带领下,渐渐趋向和谐,渐渐变得委婉而又丰满……我已经是第三次聆听徐老师的吟诵了,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觉。这次,我听到的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诗人带领一群孩子走在归乡的路上,他是爽朗的,他虽然疲惫,但是没有丝毫的颓唐,依旧带着一点孩子气,带着对家园的一往情深,活泼泼地走在孩子们中间。
发现教育,寻找家园——无锡教育编辑部2013’“太湖之秋”送教助学秋季笔会速写四座无声,然而我们的心都跟随着徐老师和孩子们的吟诵而起伏。事后,同去的朱丹妮老师说,“很久没有起过鸡皮疙瘩了啊,眼看着手臂上一粒粒的,还有汗毛根根竖起,这样的吟诵,这样的感觉真的是奇妙!”这就是心灵相通的感觉吧。
带着对于传统文化的崇敬,这一群教育行者,又拜谒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宜兴的前墅龙窑。这是一座保存完好,至今还在烧制陶器的明代古窑。伫立龙窑前仰望。只见一条黛瓦铺就的苍苍巨龙从地上腾空而起。想那烧制陶器点起火的时候,跳动的火焰盘旋在龙身的周围,那苍龙凌空欲飞,这是一幅怎样的壮景啊!或许,精深的艺术本来就需要这样的烈焰焚烧吧。
踏上归途,朴实而又丰富的2013’“太湖之秋”送教助学秋季笔会已经接近尾声了。然而归途之上,我们依旧兴致盎然,因为对于教育的思考,对于家园的追寻,还有那满眼的湖光秋色都留在了我们的生命记忆之中,好像一颗颗的种子会萌发,会开花。“吟罢新诗气自灵,故园依旧蜀山青。湖边一派斑斓色,已有芦花著蓼汀。”(七绝,《无锡教育编辑部2013太湖之秋支教助学暨秋季笔会有怀》)
发现教育,寻找家园——无锡教育编辑部2013’“太湖之秋”送教助学秋季笔会速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