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素颜修心D24#输出#《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第1拆
从上个月加入雪梅读写交流群才第一次听说拆书开始,就打算写拆书稿很久了。错过了释若老师的课,读了讲义几遍也不敢动手写,确切的说是不知道该如何写。手里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也读了一部分,但是还是不会写。直到听完两节赵周老师的拆书训练营课程才觉得可以尝试着写了。
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点!
R-阅读原文
“一味读下去”等于没读过
至今为止,你读过那么多书,到底记住了多少内容呢?
如果有人问你最喜欢哪本书,你也许能回答对方一个书名,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读过这本书,它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而当对方问起下面的问题,你会怎样回答呢?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再认真回想一下,你会发现读书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回想不起具体内容也情有可原,但是,你读书时有没有留下些随笔或者笔记呢?除了读书,做其他事的时候你有这样的习惯吗?
“我以前读过这本书,但已经不记得里面的内容了……”
我的记忆力不太好,对亲身经历或是旁观过的事和物,印象自然会深刻,但对人名、地名或是读过的文章,就算看多遍都容易遗忘,读过的书亦是如此。所以我很久以前就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缺点:我不记得书里的内容,也不太能理解书里的内容。
明明读过了却什么也没记住,这不就跟没读过一样吗?
“虽然是本好书,但是读过以后没什么深刻的感受。”
“刚读完书,却觉得已经快要忘记书里讲过什么了。”
“我读过的书都要堆成山了,可从来没派上过用场。”
我以前经常像这样烦恼着,迷茫着。我想不管是谁,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可有时候我们也会这样想:“读完以后并不是完全记不住,书中的精髓一定会对我产生影响。”
很多人都会这样想:100%的内容只要记得住1%或2%就好了,至于剩下的那99%,反正已经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以后用到的时候自然会想起来。到时候灵光一现,就能想起大概来,“说到这个,我以前好像在书里读到过”“我觉得我好像听说过这件事”。
但是,人类是健忘的生物,就连昨天吃过的饭都需要认真回忆才能想起来。我们有什么理由去相信自己可以“理解书籍的精髓”呢?
而且,我们看书并不是为了只记住其中1%或2%,那样效率未免也太差了。花钱买下一本书后,你一定更希望记住100%或是99%的内容,最起码也要记住10%-30%左右。
读书的时候,我就会不自觉地想:“所谓‘理解精髓就好’只是个美好的愿望,那是机会主义者让自己更安全的理由。”而且,长期读书的人就算认真读过某本书,也会因为要继续接触很多书籍,最后连之前书的1%-2%都没有记住。
只是这样读过,就等于没有读过。如果只是用眼睛看过,而不记在脑子里,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
I-重述原文
我以前读过很多书,当时很入迷,但是跟别人聊起来的时候,大部分都想不起来了,能记得的只是一两个片段或者几句话。不知道你是不也是这种情况?当有人让我推荐一本我最喜欢的书时,我总是想不起书中具体的内容,讲推荐理由时更是无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这本书都讲了些什么?
2、你觉得书中的哪一部分最能吸引并打动你?
3、这本书给你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4、这本书有什么优点呢?
如果连这些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就不好意思说是自己最喜欢的书!就像平时遇到一位自己尊敬并羡慕的人说:“我是您的粉丝,您真牛!”“哦,是吗?哪里?”结果自己一愣,你说那场面有多尴尬。
其实,这也不能怪我,读书不难,记住每本书中的内容真的很难。
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上学时候的课文都是努力背过又反复分析和学习才记住的,但是过几年后还是忘记了。平时读书就是记了笔记和摘抄,不再回头看也是记不住的。
可能你也会有这样一种经历:如果有人跟你聊起某本书中的内容,你就会忽然想起来。同时在想:“这本书我读过,怎么就是想不起到底写了什么了?”
或许是因为自己记忆力不好,不仅记不住书里的内容,就是对亲身经历的事情,比如见过的人,走过的路,去过的地方甚至昨天吃的啥饭,过一段时间后,依然会忘得一干二净。
那天,老公和我争吵,我说完之后,他很伤心:“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什么三冬暖,什么寒来着?”说着说着他就停下来手机百度,查完才接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看他这样我就笑了。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吧。我觉得不是恨读的书少,而是恨读了也没记住。读过的书,哪怕是书中的一个知识点,也没有在工作生活中真正派上过用场。
有的人说,“开卷有益”、“腹有诗书气自华“、“理解书中的精华就好”,即便是记不住书中的内容,只要看过很多书,都会像你吃过的饭一样,潜移默化地成为你的血肉,所以只要是读了就不会白读,哪怕只是记住书中的1%。剩下的99%也许用的时候就能想起来。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因为很多事实证明,根本想不起来。哪怕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过上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又怎么能对书中99%的内容有印象呢?
况且,我们花钱买了书,又花了很长时间读完整本书的内容,怎么只记住1%或2%就行了呢?那样效率也太低了吧,多浪费啊!我们肯定是希望能记住100%或者99%的内容,最起码也能对10%-30%左右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这样无论是应用于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还是跟别人讨论起来,都不至于大脑一片空白。
而且,长期读书的人肯定会读越来越多的书,这样不是边读边忘,就是最后连之前书的1%-2%都没有记住。如果读书效果都是这样的,就等于没读过。眼睛看过而不是记在脑子里,读再多的书也没用。
A1-联系经验
有一次,我去参加樊登读书会线下活动,新认识了几位书友,大家谈的话题都是有关读书,当轮到我分享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时,我脑中飘过好多我看过的书的名字《飘》《简爱》《穆斯林的葬礼》《围城》《黄河东流去》......好多,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每本书的内容,能想起来的只是:当我在中学的时候就读完《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我认为那是我最喜欢的书。所以,就随口说了这本书,然后再想分享自己为什么喜欢时,却不知该怎么说,因为我一点都想不起书中的内容了,以致于主人公的名字还得别人提醒。最后,整个分享活动,我都觉得好丢脸,后悔自己在参加活动之前就该有所准备。
今年,在坐月子期间,我专门找来李跃儿的《关键时期关键帮助》这本书认真读了,当时觉得非常有用,肯定会随着孩子的长大,一步一步按照书中讲的孩子发育的每个阶段养育二宝。如今,宝宝已经4个月了,书中的内容也全忘记了,现在还得重新找出来对照着指导,更别说一直指导到孩子6岁了。
A2-规划运用
通过认真的反思,我发现我看书的问题就是边读边忘,而且很多时候懒得做读书笔记。大概当时也是觉得能记住很多,后来觉得能记多少记多少吧。
今后,为确保每本书都不白读,我制定如下读书措施:
第一,读书的时候尽量动笔,在书中划出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如果笔没在手边,那就用书签或者折页标记,还可以用手机拍照存入印象笔记。
第二,准备读书笔记本,找出专门的时间把读书时标记和记录的内容誊抄在笔记本中。文学小说类,划出喜欢的句子再誊抄;致用类图书,可以划出思维导图,最好还能写至少一篇拆书稿。
第三,找时间回看笔记本,把相似相关的内容归类,整理成读书笔记或文章输出,这样不仅可以加深自己读书的效果,也许还能帮助到别人。输出的读书笔记和文章中,一定要包括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