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想要躲开这种痛苦。
为做成年人,他们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就会永远觉得自己是个牺牲品。
忠于事实是自律的第三条原则。如果我们追求健康的生活和心智的成熟,那我们就坚定不移地遵循这条原则。
我们需要实事求是,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越是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虚假、错觉、幻想,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才能了解人生的地形、地貌和沟壑,指引自己的道路。如果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如果地图信息失真,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道理很简单,但多数人仍然漠视事实。同样事实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出生时,并不是带着地图来到世界的。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顺利行进,我们需要努力绘制自己的地图。我们的努力程度越高,对事实的认识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
但是很多人不愿意付出这种努力,他们认识事实缺乏兴趣,固步自封。有的人一过完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他们的地图狭小、模糊、粗略而又肤浅,从而导致对现实的认知过于狭隘和偏激。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而对新的信息和资讯缺乏兴趣。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绘制人生地图的艰难,不在于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而在于需要不断修订,才能使地图内容准确翔实。
世界不断变化,我们观察世界的角度也时刻处于更新和调整之中。
身边每天都有新的信息,要吸收它们,地图的修订就要不断进行。有些时候,需要吸收的新信息太多,我们不得不对地图做大规模的修订,这些修订工作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痛苦,由此便成为了许多人心理疾病的根源。
抱着残缺的人生地图不放,与现实世界处处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也是造成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形称为“移情”。我的定义是: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那些感知世界、对世界作出反应的方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尽管这些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环境。
尽管移情极具普遍性和破坏性,但其表现往往并不明显。
逃避现实的痛苦是人杰的天性,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及时修改自己的地图,逐步成长。我们必须忠于事实,尽管这会带来暂时的痛苦,但远比沉迷于虚假的舒适中要好。我们必须忍受暂时的不适感,追求事实而不是假象,并承受这一过程的痛苦。要让心灵获得成长,心智走向成熟,就要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完全忠于事实。
完全忠于事实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它意味着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进行不间断地严格地自我反省。我们通过自身与外界的接触来认识世界。我们不仅要观察世界本身,也要对观察世界的主体(我们自身)进行反省。
智慧意味着将思考与行动紧密结合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