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从长远来说,我们若真心替别人着想,首先须做到自律。更切实地在平日生活中时常检讨、克制那些会给自他带来痛苦的身心行为。
2.自律的第一步是觉察。留心观察自己身、语、意的活动,观察负面情绪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的破坏性、欺骗性何在。
意识与情绪不完全是一回事。我们是有可能有意识地去控制和调整负面情绪的。
3.自律不是压抑情感,不是遵循强制的规定,也不是要做出一副道德楷模的样子给人看。自律的动机是考虑他人的感受,自律的目的是不伤害。
4.无始以来养成的习惯让我们很不喜欢单纯地与自己相处。保持清醒与觉察是一件相当辛苦的事,因为它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评判、不希冀、不回避。这简直让你感觉走投无路。
可是,觉察还不止于此,你还要清清楚楚地看着自己是怎样试图寻找退路、出路却无果而终的。
5.持续的觉察训练,会让我们逐渐习惯这种不迎不拒的做法。期望和恐惧其实是同一个东西的两面,有期望就会有恐惧,而回避则会加强恐惧。
不迎不拒使我们放松下来,这时,我们才更有可能瞥见一切思想行为、一切欢喜哀愁背后的那个东西。
6.就这么看着自己,不去评断也不刻意纠正。遇到情况不立即被情绪淹没,而是看看自己的反应,这就是改变。
7.大多数人对待负面情绪的态度都是听之任之,反正迟早会过去,那就等它自己过去好了,何必那么认真地对治。
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负面情绪的破坏性,它使我们失去对整体局面的判断力而愚蠢地陷入愤怒、嫉妒或惶恐中。
8.情绪有传染性。而负面情绪有欺骗性,它让我们相信可以从中得到保护和满足。
不要被负面情绪推着到处乱跑,转过身来正视它们:看它们从何而来,往哪里去!
一切都会过去,包括具伤害性的负面情绪。安住在负面情绪中,而不是压制它,也能帮助我们培养菩提心。
9.人们常说凡事要想开一点。想开一点就是不强化对事件和情绪的负面认知,不在心里编故事夸大、加重感受。
10.什么都可以是执着。这就使出离成为一件不得不心无旁骛、精进不懈去做的事,因为事事处处、时时刻刻都是陷阱。
一行精华:
自律的第一步是觉察。自律的动机是考虑他人的感受,自律的目的是不伤害。
持续的觉察训练,让我们习惯不迎不拒。
安住在负面情绪中,不是压制或强化它。
触动,反思,改变:
自我觉察是需要持续训练的,因为我们要克服人类天性造成的条件反射和下意识。自我觉察就是有意识地去探究自己,有意识地用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自己。
这是只有人类才具有的反思和认知能力。这种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两者在绝大多数其他方面的差异。
只有被觉察到的问题,才有可能被解决或改进,否则就会一直在死循环中打转。有时候,捅破一层窗户纸,需要数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
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就唯有学习和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思辨能力,不断瞄准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批判性反思,去发现潜藏的认知盲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