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回答;
1. 拖延。 主要由两大板块,四小点。 第一大板块是因为在家庭中父亲没有给到情绪价值,比如对孩子的鼓励,于是孩子在很多时候并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
第二大板块由三点组成, 比如在职场中受到不公平现象,常见的例子就是A 比B 付出的多,但是A 比B 回报少,从而A 就一些事情上的动力就没那么强。其次完美的性格,总是力求最后,于是不停的修改到最后一刻。 最后一点是做事懒散,这一点通常体现在性格上面,比如慢性子的人。
2. 内在价值感的表现。 人的本能其实都是好的,原始都是认为自己OK的人,但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可能受到许多不那么好的对待,比如抨击,于是我们会慢慢的质疑自己是否是一个OK 的人?
课程重点;
1. 权威。 在孩子心里,0-3 岁 对妈妈的需求较大,3-6 岁对爸爸的需求较大, 小学开始又是妈妈,小学大一点是爸爸,但随着慢慢的长大需要爸爸妈妈一起的参与,所以在各个阶段父母的角色很重要。
2. 权威的表现。 通常是四种, 第一种家里无权威,具体表现为内心底找不到家的那个根。 第二种,多权威,家里参与发表意见给予决策的人太多。这种最大的表现在很多事情上特别犹豫不定。第三种权威挑战,家里经常意见进行battle。 第四种,权威恐惧, 具体表现就是没有自信。
3. 针对在家庭里权威的表现对于我们的影响,我们不要试着去改变他们。我们可以从六个点去改变我们自己。 第一点自力救济方式,最大的表现为自己去学习,看书或者听课。第二点他力救济方式,最大的表现为可以去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兴趣或者有问题的人,参与到里面互相取暖,观点摩擦,彼此救赎。第三点,寻找重要他人,我理解的就是能够在重要点会给予到我们需要的建议或者能够和他聊天非常舒服且有收获的人。第四点,请专家做职业规划,往往一个规划是多方面的点,也就是所谓的系统学,所以需要很强的一个综合知识来帮助我们分析,这个时候需要专业的人。第五点,要有意识改变过去的模式,可以理解为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且有勇气改变。 最后一点也就是第六点,要有意愿寻求心理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