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到办公室,就看见同事盯着手机,脸上荡漾着姨母般的微笑。
我凑过去,想一探究竟:又是哪个小鲜肉一大早就来祸害阿姨啊,没想到这姐们是在看娃小时候的照片。
我调侃:“这么喜欢孩子,再生一个呗。”
同事答曰:“算了吧,看看照片视频就行了。二孩的那种快乐,我享受不来。”
........
很早的时候,好友就怂恿我写一篇关于二胎的文章,我一直想着生不生这都是人家的私事,哪容得我来拾掇。
直到最近央视大张旗鼓撺掇大家生二胎,将民众裤裆子的私事天天来拿炒作,我发现这件事情愈发变得有意思起来。
从全面二孩的政策开放至今,生育率不升反降。于是乎,继辽宁成为首个二孩奖励的省份后,其他省份或城市纷纷效仿,相继出台二孩奖励政策。
奖励来了二胎就一定会来吗?不少砖家表示悲观。我也是真真切切的第一次感受到了砖家们的诚实。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称,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总和生育率一旦下降到1.3~1.5之下,再想回升上去,难度很大。奖励生育政策只能保持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育率水平,想大幅度提高,不太现实。
砖家还说:既然城市推行不动,那我们到农村推行二胎总可以了吧。
农民伯伯最实在,总是猝不及防道出事实真相:那我当初生二胎的罚款能退给我么? 如果不退回来我现在也不想生了。
智者隐于野啊,小女子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最后只能打起了退休基金这块大蛋糕的注意。
我真切的有一种无力感,那就是估计等到我死,也取不出我的退休养老基金了。是啊,既然取不出,我还交个啥劲? 公司还交个啥劲?这是个问题。
这篇【新华日报刊文建议】,无疑是激起了千层浪,虽说只是刊文建议,在我看来更像是舆论试水。
我也只能呵呵~~,这种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逻辑思维,强征意味已经很浓厚了。
有网友戏称:“我强硬的时候,国家不让生,还罚款;现在我软了,国家确是逼着我生。。。。”
一旦民众意识到“强征”,那么事情能不能向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就不得而知。
不过话又说回来,老龄化、劳动人口数量减少,这些确实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啊。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巨大的智慧,绝对不是“强征”能够解决的。
生与不生也不仅仅是孩子本身的问题,如果试着先解决下低产的绝望、中产的焦虑、教育的畸形、食品奶粉疫苗等民生问题,生不生的问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
但是不管怎么说,孩子不是任何物品或任何理由的催生物,他出现的理由只有一个字:爱。
好吧,也许还有一个理由,我有点苦恼,我们夫妻的双份微信、微博、QQ及淘宝账号,谁来继承?一个孩儿似乎不够啊,这确实是个问题!
我感觉从现在开始我要考虑遗嘱内容了,这笔巨额的遗产,要好好分配才行。
。。。。。。
至于生二胎的体会,估计只有生了的才有发言权。
再我看来,我身边生二胎的妈妈们,有很多烦恼忧愁的,也有很多幸福快乐的,这也是和家庭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前段时间,有条新闻,讲的60岁奶奶试管婴儿生养二胎双胞胎女儿的事情。
8年前,安徽合肥市有一位失独高龄产妇叫盛海琳,她刚结婚不久的女儿因煤气中毒去世。曾是医生的盛海琳通过3个月的药物调理恢复了月经并且通过试管受孕怀上一对双胞胎。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60岁的盛海琳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儿。
如今两个孩子智智和慧慧已经8岁,即将上小学三年级。他们一家过得怎样?用盛海琳的话说:生活一地鸡毛,幸福感正被忧愁取代,自己曾劝退前来咨询的其他高龄失独者,她的经历很难复制,劝她们放弃高龄妊娠的想法。
盛海琳的经历虽说有点特殊,但无疑是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生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
有很多朋友想生不敢生,不生又犹豫不决,害怕将来老了后悔。总之生与不生都有太多的理由,度娘随便搜索都有成千上万条的建议。
但是,生孩子不是找对象,也不是找工作,可以一一匹配优缺点进行勾选和排除的。
生孩子最好的说辞而且最应该的说辞是:
不为养老,不为私欲,不为任何理由,只是为了爱着他,陪他走一遭,见证彼此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