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肯恩行旅 15

肯恩行旅 15

作者: 刘莉_e6da | 来源:发表于2018-10-05 09:37 被阅读0次

    第十五课 我的想法乃是我自己营造出来的意象。

    (1:1)那些意象,正因出自你认为是自己想出来的想法,所以你很难看清它的虚无本质。

    “那些意象”,是指我们从外在世界所感知的一切。小我把分裂之念(罪咎惧)投射于外,于是我们会亲眼在世上看到它们,而无需承认那原是自己内心的东西。念头就这样转变成眼前的人物、房间、衣架、钟表等等意象。同理,上主的意象可以是凶狠的,也可能是慈悲的;世界可以是幸福的,也可能是悲惨的。这些意象不论看起来多么具体,全是分裂之念投射的结果。只因我们认定自己所见之物确实在外面,而且坚信自己所见之物真实无比。

    这一整个投射过程,构成了小我最高明的防卫机制。由于我们如此相信外在世界的真实性,根本无法想像外面所见到的意象全部都是自己的心念幻化出来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压根儿一点也没想过它们可能出于自己的心念,还可能看出那些念头根本就是无中生有吗?不论是小我的整套思想体系,或是由它衍生出来的具体念头,全是无中生有;它们不过是企图抵制生命真相(基督自性)而形成的一套防卫措施罢了。

    其次,“你认为是自己想出来的想法”,这一句非常重要。前面几课已经陆续讨论过“我们真的以为自己能够思想”这个问题,事实上,我们可以这样说,认为自己能够思考,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至于想出什么名堂,倒是其次的问题(T-31.V.14:3~4)。我们竟然相信自己的想法真的是自己的想法,甚至以为这些想法全出自于我,丝毫意识不到真实的念头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我们是基督自性”,唯独这一念,方属上主的圣念。

    显然,我们认为自己能够思想的这一事实,假定了我们有个独立的自我或心灵,能在上主之外自立门户。再说一次,〈练习手册〉开头这几课,虽然看来极其简单,其实暗藏玄机,《课程》整套形上基础理念全都蕴含在内了。

    (1:2~6)你既认定是自己想出了它,必会认为自己看到了它〔你的念头〕。你的“看”就是这样形成的。这是你所赋予肉眼的功能。那不能叫做“看”。那是在营造意象。

    耶稣把“看”加上了引号,因为那根本不算真正的看。事实上,我们什么也没看到!我们怎么可能看到任何东西?小我早已把我们伟大的“基督”身份偷天换日,变成了这卑微渺小的独立个体,我们还把它当成至宝一般呵护着。为了保全自己的个体性,小我不断怂恿我们承认自己犯了天人分裂之“罪”,理当为此内疚,从此认定自己必遭天谴,这就是第十三课所说的 “天人之战”。

    分裂与罪一旦联手,那种恐怖简直令人无可忍受,我们不能不加以压抑、否认,然后投射出去,设法遗忘这档子事,但如此一来,反而强化了自己的个体感,最后,我们只得跟自己打造出来的意象一起沉沦,全然忘了它们是怎么造出来的。到了这步田地,可说是回天乏术了。再提醒一次,耶稣在此说的“营造意象”,绝不是比喻,那些意象真的是我们自己的想法捏造出来的。我们的想法既然是无中生有,那么它们捏造出来的意象怎么可能是真实的?

    (1:7)它窜改了看的作用,以幻觉来取代慧见。

    为了防止我们接受基督或圣灵的慧见(也就是“分裂不曾发生过”的救赎之念),小我赶紧用自己的想法取代慧见。就这样,我们先在心里把小我之念当真,然后投射出去,不仅在外面“看到”它们,而且视为真实的存在。耶稣在此告诉我们,我们在身外所看到的纷纭万象,其实都是自己当真的念头投射出来的阴影罢了。

    显然,这番话指的可不光是钟表、垃圾桶或铅笔等等。耶稣最终的目的是要我们意识到,投射最可怕的遗害是,我们这个分裂独立的个体一手打造出来的形象竟然反过来控制我们自己的人生。别忘了,连自我形象本身也是源自那存心分裂的一念。为此,我才会说,真正读懂这几课的人,必会打从心底战栗不已,只因它们铁口直断:“我真的不存在!”若想测出这些观念究竟有多可怕,只需诚实反观自己是怎么抵制这几课的就行了。这是操练〈练习手册〉非常重要的一环——好好觉察自己在练习时会玩什么花招而故意抵制它所要传达的讯息。

    (2:1)你所谓的“看”,不过是一种营造意象的过程;这一入门观念目前对你还不会有太大的意义。

    耶稣再次轻描淡写地说,这观念对我们还不会有太大的意义,只因我们并不真想明白他所说的内涵。不让我们了解耶稣的真义,可说是小我防御机制里最厉害的一招,因此,耶稣才说这观念对我们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意义。这句课文甚至没有用“可能”一词,而是直说“不会”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他知道我们为了保全自己的个体身份,必会设法抵制他要传达的真正讯息。

    (2:2~4)当你有一天在眼前熟悉事物的周边看到了些许微光,你就会开始明白了。那是真实慧见的先声。我敢保证,只要这情形一发生,真实慧见即会尾随而至。

    在我的早期录音〈奇迹课程练习手册——它在整部课程中的功能:理论和操练〉〔原注〕中,已针对这段课文作了详尽的剖析,在此就不再赘述了。我只是简要地提醒一下,不要被“事物周边的微光”这类表面说法所惑。这一句话原本是为了答复海伦与比尔的一个朋友所提的疑问。你应从内涵层次深入体会,耶稣所说的事物周边的“微光”,真正指的是进入你心内灵光乍现的领悟或慧见,表示你终于明白了,这些事物全是你内心不敢正视的分裂之念所投射出来的意象而已。如果被文字表面所惑,万一看不到“微光”,必会感到内疚,再不然,就很可能会去崇拜那些号称有这类本事的人。

    〔原注〕该次研习录音的文字纪录,请见本书第八册附录。

    (3:1~4)在我们前进的路上,你会经历许多“光明的插曲”。它们会呈现出种种不同的形式,有些可能出你意料之外。不要怕。这只是显示你已经张开眼睛了。

    如果你真的能看到光明,固然很好,只不过,别忘了耶稣真正要说的是,当你明白自己所见之物根本就不存在时,这份领悟会激起恐惧,啃噬你的心灵。好比一道光明照入你的心灵,你突然茅塞顿开:“天啊,原来耶稣说的是这个意思!”它会引发你深思:“如果这个垃圾桶只是念头的投射,根本就不存在,那么自认为看到垃圾桶的那个人呢?”这一领悟才是令你害怕的原因。没有人会真的在意垃圾桶存不存在,但我们的确非常在意自己存在与否。

    (3:5~7)它们不会久留的,因为它们只是正见的象征,与真知无关。这些练习无法启示给你真知之境。它们只是为真知铺路。

    在整部课程,尤其在〈正文〉里,耶稣再三重申,《奇迹课程》的宗旨不在于天堂、真知或真爱这些超然境界(T-in.1:6~7; T-8.in.1:1~2),而是对小我错误知见的修正,也就是所谓正见或慧见,或是宽恕与奇迹所带来的那种平安。

    〈正文〉第三章中说:“……神视慧见不论多么神圣,都只是昙花一现。”(T-3.III.4:6) 和本段第五句的说法如出一辙。因为所有形式,不论多么神圣,仍属于分裂幻境。它们至多只能算是真理的倒影,而非真理本身。

    接下来是本课最后两段,再度强调了“不加拣择”的重要,提醒我们切勿过度执着每个细节,同时重申了具体套用的原则;一发现任何不安或烦恼时,均可套用。换句话说,练习的内涵远比形式重要得多。

    (4,5)练习时,先向自己复诵一遍今天的观念,然后再套用到周遭所见的事物上。当你复诵下面的句子时,需要具体指称出来,且将目光停留其上:

    这个_____是我自己营造出来的意象。

    那个_____是我自己营造出来的意象。

    操练今天的观念时,不必做到巨细靡遗的程度。重要的是,当你向自己复诵这一观念时,视线不要离开你看到的每一样东西。每次复诵这观念时,请放慢速度。

    在我们所建议的一分钟练习时间内,你显然无法把这观念套用在过多的事物上,但在取材时,请尽量不加拣择。你若开始感到不自在,把练习缩短到一分钟以内也就够了。今天的练习不要超过三次,除非这个观念深获你心,但也不要超过四次。这一天中,若有需要,你随时都可套用这一观念。

    只要每天持之以恒操练“具体套用”的原则,我们便能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经验里,普遍体验出万物的同一本质。这一“放诸四海皆准”的普遍原则可说是宽恕的核心,唯有它能帮助我们完成耶稣为我们所设下的平安愿景。

    作者:快乐的学徒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8a3c85c1c9d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肯恩行旅 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of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