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对洋葱不感冒,做菜的时候,能不用就不用。家里只有一个人对此物钟情不已,儿子做什么菜,都得配一点洋葱,真可谓无它不欢。
虽然他学的是西方的那一套做菜手法,但据我所知,他们对洋葱比较钟情,但也不至于每道菜都用洋葱。
后来我有点明白,是在我家这种中式饮食的厨房里,也找不到西餐的那些佐料,什么迷迭香之类基本没有,因此也逼得他不得不用保证蔬菜提供的洋葱。
话说回来,洋葱的大名近几年是如雷贯耳,有段时间,家里的老人不断转发一篇有关“神奇的洋葱”文章,文章中极尽夸张之能事,把洋葱吹得无所不能,甚至得了重感冒,在床头摆一个洋葱,第二天就能痊愈。
这明显不符合感冒的生理机制,就现代科学而言,还没有哪一种药能在24小时能就治愈感冒。
如此神话洋葱,可能真是喜爱洋葱人的“拳拳之心”了。 像我儿子这样的,每道菜里必放洋葱的,就是这种由己及人的做法,把自己以为好的东西,赶快推荐给别人,如果推荐不成功,那就干脆“夹带私活”,明里暗里给你“喂药”,最后你不得不说:“洋葱真是一个好东西,既提味,又营养,还杀菌!”
如此钟情洋葱,是不是因为这玩意带了一个“洋字”,这么一想,我就替葱姜蒜鸣不平了。我问他,为什么做菜的时候不用葱姜蒜?
他回答我:“闻不惯!”,我腾得心里冒火,心想该不是这小子崇洋媚外吧。
等静下心来,想想似乎不是,若论葱姜蒜,大抵上都是舶来物吧,若说崇洋媚外,倒不如说洋为中用,包容并蓄更贴切。
他说他的洋葱好,我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葱姜蒜的重要。最近做菜,少不了放点葱姜蒜提味,用得惯了,葱姜蒜的重要性就越发提高了。
原来只看盐、味精,现在喜欢调点其它的味道,一下子家里的葱姜蒜供不应求,几乎要断货,心里免不了生出了忐忑,甚至比断了大米还严重。
再看看生抽、老抽、蚝油,平常看不上眼的这些调味品,立即像是吃饱之后思念的“淫欲”一般,有了朴素味道之后的另一种向往。
这也难怪,人的要求就是不断提升的,有了自来水,就想喝茶,尝过了咖啡,就想加点糖,吃了白米饭,就想要猪油拌饭,有了一点调料,就想着十三香。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所以追求也是不可限量的。
很难想象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一个世纪的GDP才能提高1%,基本上人类的经济是停滞的,所以那时候要“常听老人言”,因为世界没多大变化,一百年前的经验教训依然有用。
自从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各种为了提升人类生活享受的发明层出不穷,从电力到电报,从电话到电影,从自来水到马桶,从蜡烛到集中供暖,从开门吹风到空调,从人力到马车,从马车到火车,从火车到汽车,人类的发明不胜枚举,但所有的主题都是围绕着“满足人类的享受”而去的。
如此看来,人在基本的欲望被满足的基础上生出的那些“非分之想”,反而催生了“奇思妙想”,进而变成了“奇淫巧技”。这恐怕就是人面临的悖论,一面是时时刻刻准备躺平享受,一面是为了躺平孜孜以求,上下求索,幸哉?……哀哉?……嗟乎!
网友评论